[发明专利]一种完全与标准CMOS工艺兼容的温度补偿电流源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80562.0 | 申请日: | 2010-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36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赵喆;周锋;黄圣专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F1/567 | 分类号: | G05F1/567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包兆宜 |
地址: | 2004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完全 标准 cmos 工艺 兼容 温度 补偿 电流 | ||
1.一种完全与标准CMOS工艺兼容的温度补偿电流源,其特征在于由PMOS管(4、5、6)、NMOS管(1、2、3、7)、补偿电阻(8)、运算放大器(9)经电路连接构成;其中,运算放大器具有高增益,保证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所连接的节点电压相同,PMOS管(4、5、6)、NMOS管(1、2、3、7)、补偿电阻(8)组成电流源的主体电路,电阻、MOS管的迁移率和阈值电压的不同温度系数实现电流源的温度补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完全与标准CMOS工艺兼容的温度补偿电流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电路由PMOS管(4、5、6)、NMOS管(1、2、3、7)经电路连接构成;其中,PMOS管(4、5、6)的源极接电源,栅极与放大器的输出端(28)相连接,补偿电阻(8)的一端与PMOS管(4)的漏极相连,另一端与连接成二极管形式的NMOS管(1)的栅极相连,NMOS管(1、2、3)的源极均接地,NMOS管(2)的漏极与PMOS管(5)的漏极以及NMOS管(7)的栅极连接在一起,NMOS管(7)的漏极与PMOS管(6)的漏极连接,NMOS管(7)的源极与连接成二极管形式的NMOS管(3)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完全与标准CMOS工艺兼容的温度补偿电流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流源主体电路中,所有MOS管均工作在饱和区,其中,NMOS管(2、3)的尺寸相同,PMOS管(4、5、6)的尺寸相同,补偿电阻(8)的电阻值与NMOS管(3)的跨导在同一量级、并在版图设计中保证NMOS管(1、2)的阈值电压相差较小;NMOS管(1)的尺寸较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完全与CMOS工艺兼容的温度补偿电流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运算放大器电路(9)由PMOS管(20~25)、NMOS管(12~19)、电阻(27)、补偿电容(26)经电路连接构成;其中,PMOS管(20、21)连接成电流镜的形式,NMOS管(12~15)连接成共源共栅电流镜的模式,电阻(27)连接在NMOS管(13)的源极与地之间,它们共同组成放大器的偏置电路;PMOS管(22)镜像PMOS管(21)的电流,为运放的第一级提供尾电流源,PMOS管(24、25)构成差分输入对形式,NMOS管(16、17)为差分输入管的电流镜负载;NMOS管(19)作为第二级运放的输入管,它的栅极与第一级运放的输出端(29)相接,PMOS管(23)作为NMOS管(19)的负载,工作在线性区的NMOS管(18)的栅极与PMOS管(21)的漏端相接,NMOS管(18)与电容(26)串联在第一级运放的输出端与第二级运放的输出端之间,形成动态的密勒补偿,运放的输出端(28)与PMOS管(4~6)的栅极连接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056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服务器工作状态检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织物切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