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断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78152.2 | 申请日: | 201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78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直也;渡边和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H71/10 | 分类号: | H01H71/10;H01H3/6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李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断路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作配线用断路器、漏电断路器等的断路器,更详细地说,涉及开闭机构的闩和杆的卡定部分中的滑动性、耐久性的改良。
背景技术
对断路器的可动触头进行开闭的开闭机构部具有多个卡合部、卡定部。通常通过向该卡合部、卡定部涂覆液体润滑材料而能够顺利地进行动作。特别是闩部为了断开触点而需要接受大的触点脱开力,另外,在检测过电流时,需要用小的力断开闩和杆。作为以往的技术,具有为了在闩与杆构件的卡合部进行稳定的断开动作而将杆侧的卡合部形成为圆弧状截面的例子(例如,专利文献1)。另外,还具有这样的例子,该例子通过在闩部使用能够旋转的金属球体,能够获得低摩擦、稳定的断开动作(例如,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2-506565号公报(图6B)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159681号公报(段落0006,图3)
在上述那样的现有技术中,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例子中,在理想的状态下,闩部与杆部(托架)卡合部为线接触状态,而且在滑动时不被挂住,能够期待顺利地进行开闭动作。然而,存在因加工误差、组装误差等很小的偏差而形成为单侧接触(仅在1点接触)状态的可能性。与理想的线接触状态相比,在单侧接触状态下,高的接触压力集中地作用在接触部分,不能获得由润滑剂的效果得到的圆滑的动作,存在滑动困难的问题。
在该场合,有时发生误跳闸,不能正确地切断电流。为了避免该问题,需要高加工精度、组装精度,但这样又存在使成本增大这样的别的问题。
如专利文献2的例子那样,在闩上使用了小的金属球体的场合,接触部分的面压变大,可以说是与专利文献1的单侧接触状态相同的状态。通过增大球径,能够降低面压,但这样将使部件的尺寸变大。另外,由于用金属球面构成闩,所以,金属球面及对其进行保持的结构体复杂,在加工、组装的成本方面存在实用上的问题。
本发明就是为了消除上述那样的现有技术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断路器,该断路器通过使闩与杆的卡定部中的接触状态为面接触或线接触,不论加工精度如何都能够使其稳定,获得润滑材料的良好效果,从而抑制卡定部的过度磨损、摩擦力的增大,能够持续进行没有误跳闸的稳定的动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断路器,具有绝缘壳体、开闭机构部、卡定部及解扣机构部;该开闭机构部收容在该绝缘壳体内,对回路进行开闭;该卡定部对开闭机构部进行卡定,保持回路的闭合状态;
该解扣机构部当检测到回路的过电流时,解除卡定部的闩与开闭机构部的杆的前端部的卡定,使开闭机构部断开回路;其特征在于:
闩具有在回路为闭合状态时对杆的前端部进行卡定的摆动部件,摆动部件能够在与闩的可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摆动地由一点保持在与杆正对的闩的表面上。
本发明的断路器,通过使闩卡定杆时的接触状态为面接触或线接触,不论加工精度如何都能够均匀地使其稳定,能够获得润滑材料的良好效果,从而能够抑制卡定部的过度的磨损、摩擦力的增大,持续进行没有误跳闸的稳定的动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断路器的透视图。
图2为用包含II-II的平面切断图1的断路器的剖视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断路器的闩与杆的构成的图。
图4为说明设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断路器的闩上的摆动部件的动作的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断路器中的闩与摆动部件的卡定关系的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断路器的闩与杆的构成的图。
图7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中的开设于闩上的销孔和贯通孔的图。
符号说明
1断路器,1a基座,1b盖,2固定触头,3可动触头,4绝缘保持架,11弹键(カケガネ),11a,12a,15a,15b,19a旋转轴,12,212闩,13杆,13a杆前端部,15肘杆,16主弹簧,17双金属件,18电磁装置,19跳闸杆,20开闭触点,22手柄,23手柄臂,25绞合软线,26外部端子,121,221,321摆动部件,122销,P1,P2销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断路器的实施方式1。
图1为本发明的断路器的实施方式1的透视图,图2为用II-II线切断图1的断路器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81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尘薄膜组件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编程相变存储器的无线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