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烃油中脱除镍和钒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177792.1 申请日: 2010-05-20
公开(公告)号: CN102250640A 公开(公告)日: 2011-11-23
发明(设计)人: 沈明欢;楚喜丽;谭丽;徐振洪;李本高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主分类号: C10G53/10 分类号: C10G53/10
代理公司: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代理人: 王景朝;庞立志
地址: 100728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烃油中 脱除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烃油中脱除镍和钒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原油开采程度的不断加深,原油性质趋向于重质化、劣质化,部分原油中的金属含量普遍较高,特别是镍和钒的含量较高。同其它金属元素相比,镍和钒大多以卟啉和非卟啉有机配合物的形式存在于胶质、沥青质中,很难通过电脱盐装置将其脱除。镍和钒对原油二次加工过程危害很大,如导致催化裂化催化剂中毒、重油加氢裂化过程中的催化剂失活和床层堵塞等严重后果。钒对燃料油的危害较大,如钒在燃烧时会形成(Na2O)xV2O5的低熔点共溶物,诱发金属设备热腐蚀,造成燃油炉管腐蚀、燃气轮机叶片腐蚀等。综上所述,脱除原油中镍和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加氢处理、焦化以及溶剂脱沥青等手段可将重油中的镍、钒去除或转移,但这些方法的投资大、成本高。

中国专利申请CN101381620A公开了一种油品的脱金属方法,该方法先将油品预热,加入脱金属剂和水充分混合后,进行超声波作用,最后在60-90℃下静置1小时进行油水分离,将油品中金属脱除。该方法的不足之处是仅适用于脱除蜡油中的镍和钒,不适用于脱除原油、常压渣油或减压渣油中的镍和钒,而蜡油中的镍和钒的含量通常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烃油中脱除镍和钒的方法,该方法将化学作用、超声波作用和电场作用相结合,能够有效脱除原油、常压渣油或减压渣油中的镍和钒。

一种从烃油中脱除镍和钒的方法,包括:

(1)在20~150℃之间,用超声波处理烃油,所述烃油在处理温度下的粘度≤100mm2/s;

(2)将超声波处理后的烃油与破乳剂和水混合,在电场作用下破乳脱水后,分离出油相;

(3)在步骤(1)或步骤(2)中加入脱金属剂;

其中,所述烃油是组分A或者组分A和组分B的混合物;组分A选自原油、常压渣油或减压渣油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分B选自沸点在100~350℃之间的石油馏分或石油产品中的一种或几种。

以烃油的质量为基准,烃油中的钒含量优选为5~1000ppm,更优选为20~500ppm;镍含量优选为2~500ppm,更优选为5~250ppm。

所述的石油馏分是煤油或轻柴油。

所述的石油产品是溶剂油。

本发明中,对脱金属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使用本领域常规的脱金属剂,如可以是无机磷酸及其盐、有机膦酸及其盐、磺酸、卤代羧酸、氰酸及其盐、硫氰酸及其盐、异氰酸及其盐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是下列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磷酸,亚磷酸,次磷酸,焦磷酸,氨基三甲叉膦酸,羟基亚乙基二膦酸,CH3PO3H2,氨基磷酸,甲磺酸,二甲磺酸,苯磺酸,萘磺酸,甲基亚磺酸,三氟乙酸,三氯乙酸和甲苯二异氰酸酯。

以烃油的质量为基准,脱金属剂的用量优选为100~10000μg/g,更优选为500~3000μg/g。

步骤(1)中,用超声波处理烃油的方式可采用间歇作用的方式或者连续作用的方式,优选间歇作用方式。

步骤(1)中,用超声波处理烃油的时间优选为5~60min,更优选为10~30min;振幅优选为25~112μm,更优选为75~100μm;频率优选为15kHz~130kHz,更优选为20kHz~40kHz。本发明中的超声波是指频率大于15kHz的声波。

当采用间歇作用方式时,所述“超声波处理烃油的时间”是指超声波作用的累计时间。

本发明对破乳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采用本领域常规的破乳剂。

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破乳剂和水的用量以及如何在电场作用下进行破乳脱水。一般情况下,以烃油的质量为基准,破乳剂的用量为10~200μg/g,优选30~100μg/g;以烃油的质量为基准,水的用量为3%~20%,优选5%~10%;破乳脱水的温度范围为60~145℃,优选80~130℃;电场梯度为200~2000V/cm,优选为400~1000V/cm。

优选的情况下,本发明在将所述烃油用超声波处理后,利用炼厂的电脱盐过程进行破乳脱水,即利用炼厂的电脱盐装置和电脱盐工艺来破乳脱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77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