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燃煤电厂烟气单质汞氧化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76293.0 | 申请日: | 2010-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9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段雷;万奇;贺克斌;陈亮;李俊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30 | 分类号: | B01J23/30;B01D53/86;B01D53/64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贾玉健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1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燃煤 电厂 烟气 单质 氧化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单质汞(Hg0)氧化的催化剂及其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燃煤电厂烟气单质汞氧化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汞Hg是一种剧毒,长距离迁移在生物体累积性高的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很大的危害,燃煤过程排放的单质汞(Hg0)是大气汞的主要污染源来源,它不仅在大气中跨国界传输,还以干湿沉降等方式进入土壤和地表水,最终以甲基汞等形态在人体及其他生物体内富集,引起各种环境污染和疾病。燃煤烟气中的汞主要以单质态汞(Hg0)、氧化态汞(Hg2+)和颗粒态汞(Hgp)三种形态存在。由于氧化态汞(Hg2+)和颗粒态汞(Hgp)在烟气中所占比例小、且易被脱硫装置和除尘装置吸收,而单质汞易挥发且难溶于水,因此,对单质汞排放的控制成了当前研究和控制的重点。
目前单质汞氧化的催化剂研究已经取得一些进展,其中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催化剂对单质汞的转化作用已经得到重视,研究表明,300-400℃是SCR催化剂实现催化转化的最佳温度区间,现已证实SCR催化剂在适当的条件下可将单质汞催化氧化,但目前研究尚未取得成熟高效的方法以期应用。公开号为CN1698931,名称为“催化氧化烟气脱汞方法”的发明专利提出一种烟气汞的催化氧化方法,利用Fe,Co,Ni,Cu,Mn等过渡金属的氧化物作为活性组分催化氧化单质汞,主要原理是通过催化剂的晶格氧把单质汞氧化成氧化汞(HgO),并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然而该专利并未考虑烟气组分气体,如HCl,SO2等因素的影响,且SO2的存在对这类催化剂的活性抑制非常显著;公开号为CN101528343,名称为“金属汞的氧化催化剂”的发明专利提出钼和钒复合型氧化催化剂(MoV2O8),在不增加催化剂用量的情况下有优良的单质汞转化效率,同时不提高SO2的氧化性能,该催化剂整体具有脱硝催化剂的功能,然而钼和钒都是高毒性、高污染性重金属因此难以推广应用;公开号为CN1768904名称为“燃煤锅炉烟气臭氧氧化除汞方法”的发明专利提出臭氧氧化烟气汞的方法,要求向温度范围为110-150℃的锅炉烟道气中喷入臭氧(O3),将单质汞氧化成二价汞(Hg2+),且反应时间至少为0.5s,该方法一方面给烟气引入了新的污染物质,另一方面温度窗口低、反应时间要求苛刻,同时由于臭氧的极强的氧化活性,能将烟气中的大部分SO2转化成SO3,进而在水的作用下形成硫酸腐蚀烟道设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燃煤电厂烟气单质汞氧化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催化剂具有活性高,抗硫抗水性能强,温度适应性好的特点,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成本,其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燃煤电厂烟气单质汞氧化的催化剂,采用锐钛矿型的二氧化钛为载体,氧化铈为主活性组分,三氧化钨为发挥协同效应的次活性组分,其表示为CeO2-WO3/TiO2,主活性组分CeO2以硝酸铈的形式加入,含量为催化剂质量百分含量的1-9%,次活性组分WO3以仲钨酸铵的形式加入,含量为催化剂质量百分含量的6-9%。
一种用于燃煤电厂烟气单质汞氧化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配置浓度为25g/L的草酸溶液,往草酸溶液中加入仲钨酸铵粉末,仲钨酸铵的质量为草酸溶液质量的3%~5%,然后于30~50℃水浴加热搅拌,直至形成透明溶液;
第二步,称取硝酸铈粉末,硝酸铈质量为草酸溶液质量的1%~10%,将硝酸铈粉末加入第一步制成的透明溶液中,形成絮状沉淀,然后于30~50℃水浴加热搅拌30分钟;
第三步,将第二步所制的含沉淀溶液放入超声波清洗机里超声浸渍2~4小时,然后往其中加入二氧化钛粉末,二氧化钛质量为草酸溶液质量的25%~35%,并加入去离子水,去离子水的质量为草酸溶液质量的3~4倍,再搅拌2~4小时,得到白色浆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62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