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楼房楼盖内的弧形边薄壁箱体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75243.0 | 申请日: | 2010-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99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本淼;王海崴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本淼;王海崴 |
主分类号: | E04B5/36 | 分类号: | E04B5/36;E04G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410001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楼房 楼盖 弧形 薄壁 箱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构件,具体涉及一种现浇空腹楼房楼盖中的带弧形边的薄壁箱体。
背景技术
目前现浇楼房楼盖中都放置有空心的薄壁箱体,形成楼盖的空心层,薄壁箱体一般由各个板面密封制成,目前各种薄壁箱体的边都是直角边,当浇注在楼盖内时,与肋梁之间的混凝土砂浆结合不够紧密,如果发生地震一类晃动时,薄壁箱体易与肋梁上的混凝土砂浆脱离,薄壁箱体在浇注到楼盖内时,顶面和底面受到的压力较大,易破损,而且薄壁箱体是由各个板面密封的,一旦破损,会导致薄壁箱体的板面错位,出现裂缝,使浇注时的混凝土砂浆进入薄壁箱体内,增加楼盖的重量,给楼盖的安全带来隐患,而且直角边的薄壁箱体不利于混凝土砂浆在浇注时的流动。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薄壁箱体结构上存在的不合理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弧形边的薄壁箱体,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安装在楼房楼盖内的薄壁箱体,包括顶面、后面、底面、前面、左面和右面六个平面,其特征在于,顶面、后面、底面与前面相互之间相连的边为弧形边。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式:所述顶面与底面之间有对称的孔,两个孔之间连接有密封管道。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式:所述底面上有弧形突起。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式:所述弧形突起有四个且对称排列,所述孔位于四个弧形突起的中间。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式:薄壁箱体的侧面开有连接孔。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式:薄壁箱体的两个对应侧面开有连接孔。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式:薄壁箱体的相邻两个侧面开有连接孔。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式:所述薄壁箱体的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上有连接孔。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式:所述薄壁箱体上所有的弧形边的弧度相同。
本方案中薄壁箱体的主体框架是利用模具一次成型的,主体框架上的各个面相连的边在模具的作用下有四边变成弧形边,大大增强了抗压能力,弧形边在楼盖浇注混凝土砂浆时,还可减少阻力,使混凝土砂浆浇注的更快速,带弧形边的薄壁箱体在受力时,可以分担侧壁上的压力,弧形边还减少了边角处的用料,减轻了薄壁箱体的重量,更有利于运输和施工,弧形边的薄壁箱体安装在楼盖内时,弧形边可以使浇注在肋梁内的混凝土砂浆进入薄壁箱体底部,混凝土砂浆凝固后会从下面托住薄壁箱体,当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时,保持薄壁箱体不与楼盖脱离,增加楼房的抗震效果,薄壁箱体侧面上的开孔可以安装连通管,使整个楼盖内的薄壁箱体都连接在一起,从而使所有薄壁箱体内部空间连成一体,为薄壁箱体的尽一步利用提供基础,薄壁箱体侧面上开孔方式可以有多种,以适应不同的连接方式。薄壁箱体顶面与底面之间的密封管道中可以浇注混凝土砂浆,从而起到支撑作用,并减少薄壁箱体受到的压力,薄壁箱体底部的弧形凸起,使薄壁箱体与楼盖模板之间形成空隙,可以方便混凝土砂浆流入,进一步保证薄壁箱体与混凝土砂浆的充分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立体结构透视图
图2本发明对应侧面开孔示意图
图3本发明四个侧面开孔示意图
图4本发明相邻侧面开孔示意图
图5本发明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方案的薄壁箱体为由六个板面构成的密封空心体,其中顶面1、后面2、底面3和前面4由模板一体浇注,左面6和右面5为挤压安装在前面、顶后、后面和底面形成的框架侧面。其中,顶面1、后面2、底面3与前面4相互连接的边都为弧形边11,各个弧形边的大小一样,弧形边弧度的大小在制造时可以由模具随意进行调整,侧面的形状与顶面1、后面2、底面3和前面4组成的框架的侧面形状相同但面积略微小一些,便于向框架推入。在顶面1和底面3上有对应的孔7,两个孔由密封管道8连通,在浇注楼盖时混凝土砂浆会从贯穿通道中进入薄壁箱体的底部,进一步加强薄壁箱体与楼盖的接合强度,提高抗震效果。如图2、3、4所示,在薄壁箱体的侧面即左面6、后面2、右面5和前面4上可以采用全部开连接孔9或对应两侧面开连接孔,或相邻两侧面开连接孔,连接孔用于插接连通管,多个薄壁箱体通过连通管连接在一起,不同的连接方式决定薄壁箱体侧面开孔的位置。如图1、5所示,在薄壁箱体的底面上有四个对称的弧形凸起10,用于支撑薄壁箱体,使薄壁箱体的底面与楼盖模板之间形成混凝土砂浆的流通过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本淼;王海崴,未经王本淼;王海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52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定型金属条板吊顶连接系统
- 下一篇:一种仿木纹的弹性复合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