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乙醇胺胺化合成乙二胺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68669.3 | 申请日: | 201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95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孙果宋;李华锋;雷朝快;韦志明;王俊;黄科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3/889 | 分类号: | B01J23/889;B01J37/34;B01J35/10;C07C211/10;C07C209/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0001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乙醇胺 化合 成乙二胺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催化剂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乙醇胺胺化合成乙二胺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乙二胺(ethylenediamine,EDA)又名1,2-二氨基乙烷、乙烯二胺,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中间体,具有碱性和表面活性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医药、染料、农药等行业中,可用于生产螯合剂、防虫剂、土壤改良剂、润滑剂、橡胶促进剂、乳化剂、抗冻剂和有机溶剂等。
乙二胺的生产方法很多,有二氯乙烷法、乙醇胺法、乙烯氨化法、甲醛-氢氰酸法、二甘醇氨化法、氯乙酰氯氨法和氨基乙腈加氢法。但目前工业上生产乙二胺的方法主要是二氯乙烷法和乙醇胺法。
乙醇胺与氨在催化剂存在下胺化生产乙二胺,由于中间体胺比氨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因此反应不可避免的产生复杂的多亚烷基多胺副产物,使得乙二胺的收率降低并导致产物分离困难。常用的方法能提高产物的选择性,但是转化率降低,影响了乙二胺的产能。因此,需要一种催化剂不仅有能力对产物具有高选择性,并且保持良好的胺化转化率,更理想状况下,催化剂仅对活性官能团被胺基取代的产物有选择性。
胺化催化剂的研究早已有之,相关技术也是本领域所知,在本发明的催化剂制备中进行引用和参考。US4209424报道了镍负载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发现随着镍负载量的增加,原料乙醇胺的转化率不断提高,但是反应对环胺(如哌嗪)具有更高的选择性。US4123462指出催化剂活性与载体材料有密切的关系,改变载体的表面积、孔尺寸、孔体积和载体形状等表面性能,将在一定范围内影响催化剂的活性。
美国专利US5068330采用不同的镍基金属催化剂,添加Ir、Pt、Ru等贵金属,在120~300℃时,乙醇胺转化率20%~45%,生成乙二胺选择性15%~55%,二乙烯三胺10%~20%。该催化剂乙醇胺转化率及乙二胺选择性均难达到要求,而且在制备过程中反复连续加入贵金属,增加了工艺操作的复杂性和生产成本。
US6534441报道了一种Ni-Re-B/Al2O3催化剂,该催化剂可使乙二胺选择性提高至70%~80%,但反应中B的流失会污染产物,给分离造成困难,而且添加B使得催化剂的制备过程较为复杂。但可以肯定的是,制备中添加La、Ca、Mg、Sr、Li、K、Ba、Ce、W、Fe、Cu、Zn、Ti、B、Mn等组分时,改善了催化剂的稳定性,提高了寿命和机械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高选择性的乙醇胺胺化合成乙二胺的催化剂。
本发明提出的用于乙醇胺胺化合成乙二胺的催化剂,它是以Ni-Co双活性组分为基料,添加Cu、Fe、Zn、Cr和Re等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金属负载于多孔材料载体上制备而得。
以上所述的多孔材料载体为Al2O3、TiO2、SiO2和ZrO2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体。多孔材料的比表面积为50~250m2/g,孔容为0.2~1.0ml/g。
所述催化剂中的多孔材料载体重量百分含量为65~90%,混合金属重量百分含量为10~35%;混合金属中各金属的重量百分含量分别为:Ni1~20%,Co1~20%、Cu1~10%、Fe1~10%、Zn0.1~5%、Cr0.1~5%和Re0.01~1%。
以上所述的乙醇胺胺化合成乙二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制备过程由下列各步骤组成:
(1)多孔材料载体于20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1~3h,然后将含有Ni、Co、Cu、Fe、Zn、Cr和Re的金属盐溶液缓慢加入盛放载体的容器中,在超声波中浸渍1~3h;所述的金属盐是硝酸盐或其氯化物。
(2)滤去多余液体,得到已吸附有金属离子的载体,在100~20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1~3h,干燥后继续在余下溶液中浸渍;
(3)经过两次浸渍的载体在箱式电阻炉中350~650℃下焙烧2~8h制得催化剂。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乙醇胺与氨合成乙二胺的催化剂,催化剂使用前需进行活化。活化在氢气氛围内进行,氮气和氢气体积比1∶1~1∶8。活化温度从室温加热到250℃并保持1~3小时,然后加热到300℃~450℃后继续活化2~5小时。
本发明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化工研究院,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86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工型可调压模具
- 下一篇:复合型纳米镍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