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动式插秧机强制推秧方法及栽植臂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68199.0 | 申请日: | 201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2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周永清;朱思洪;贺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95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动式 插秧机 强制 方法 栽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稻插秧机,特别是一种能用于各种插秧机分插机构的磁动式 强制推秧栽植臂。
背景技术
水稻插秧机栽植臂中的推秧装置是一种定时往复机构,它的作用是将插秧 机秧箱上的毯状秧苗取下一小块并将其植入田中的装置。目前,在国内外市场 上出售的插秧机行星轮系式分插机构栽植臂结构形式及其推秧装置传动原理一 致,且步行插秧机用四杆式分插机构中的推秧装置传动原理也基本相同,栽植 臂随分插机构实现插秧轨迹,栽植臂内的推秧装置做相对于栽植臂的直线往复 运动:由平面凸轮、拨叉、推秧杆和弹簧共同完成推秧动作,其结构形式简单, 但由于推秧机构在实施插秧作业过程中,要以每分钟100~200次的频率进行工 作,在此过程中必须克服弹簧大于100N的推秧弹簧作用力,这样势必造成耗费 能量高、机械磨损快、相对震动大、使用寿命短等弊病,尤其是不能适应不同 的转速,特别是作业速度变化较大时,往往出现推秧结束时间提前或滞后,这 是由于推秧的开始时间决定于凸轮的廓线,而推秧时间的长短则决定于弹簧的 刚度。当插秧速度太慢时,推秧提前,反之推秧滞后,这就造成秧苗的直立度 差,影响秧苗的返青。而一般情况不会更换弹簧,因此插秧机只能在一定的速 度范围内作业,对速度的适应能力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磁动的强制推秧栽植臂,该栽植臂能解决上述的 问题,满足插秧机的插秧要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栽植臂由栽植臂壳体1、至少一个安装孔2、电磁铁3、衔铁4、 弹簧5、推秧杆6、秧针7组成,通过至少一个安装孔2将栽植臂安装在分插机 构上,随分插机构实现插秧所需轨迹;其特征在于:用电磁铁和弹簧实现推秧 杆规律性往复运动,所述的衔铁4与推秧杆6固联,弹簧5一端固联在栽植臂 壳体1上,另一端固联在衔铁4上,衔铁4连同推秧杆6在电磁吸力与弹簧力 的作用下实现相对于秧针7的往复运动,在推秧杆6伸出时将秧针7上的秧苗 推入土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机构使用电磁吸力与弹簧力实现推秧杆往复运动完成插秧作业,结构简 单,磨损小,电磁铁易于控制,可以在精确时间释放推秧杆,实现推秧作业, 能保证秧苗的直立度,且能适应各种插秧速度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附图中:1、栽植臂壳体,2、安装孔,3、电磁铁,4、衔铁,5、弹簧6、 推秧杆,7、秧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栽植臂由栽植臂壳体1、至少一个安装孔2、电磁铁 3、衔铁4、弹簧5、推秧杆6、秧针7组成,通过至少一个安装孔2将栽植臂安 装在分插机构上,随分插机构实现插秧所需轨迹;衔铁4与推秧杆6固联,弹 簧5一端固联在栽植臂壳体1上,另一端固联在衔铁4上,衔铁4连同推秧杆6 在电磁吸力与弹簧力的作用下实现相对于秧针7的往复运动,在推秧杆6伸出 时将秧针7上的秧苗推入土中。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1所示,本发明工作时,电磁铁通电,衔铁4连同推秧杆6在大于弹 簧力的电磁吸力作用下缩回,栽植臂随分插机构一起实现取秧动作并将秧苗正 确地送入田中,在控制系统触发下电磁铁断电,衔铁4连同推秧杆6在弹簧力 的作用下伸出,将秧针7上的秧苗推入土中。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在本 发明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凡对本发明采取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所 获得的技术方案,都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81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