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稻品种对黑条矮缩病的敏感生育期及其在减轻病害危害上的应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164250.0 申请日: 2010-05-06
公开(公告)号: CN101822188A 公开(公告)日: 2010-09-08
发明(设计)人: 周彤;周益军;吴丽娟;程兆榜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主分类号: A01G16/00 分类号: A01G16/00;A01G13/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10014 江***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水稻 品种 黑条矮缩病 敏感 生育 及其 减轻 病害 危害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水稻品种对黑条矮缩病的敏感生育期及其在减轻病害危害上的应用,属于农业科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严重影响长江下游稻区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基本被控制之际,同为灰飞虱传播的另一种水稻病毒病——水稻黑条矮缩病又发生流行危害,该病害是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侵染水稻引发的,水稻一旦感病便无收获。据统计,2007年水稻黑条矮缩病仅在江苏省局部地区发生,危害面积30.8万亩,至2008年已迅速在淮北、沿海和里下河地区蔓延开,全省发病面积上升至400万亩,其中仅病株率80%以上的绝收田块面积就达3万亩,按平均亩产500公斤初步估算约损失稻谷1.5亿公斤,造成了粮食减产、农民减收,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从植物病害流行学角度考察,水稻黑条矮缩病流行所需四大基本条件(丰富的毒源、大量的介体、大面积种植的感病品种和适宜的环境条件)已经具备,这与2001年水稻条纹叶枯病大爆发前夕所出现的征兆十分相似,可以预见江苏省乃至整个长江下游稻区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具有特大爆发流行的风险性,这将对全国的粮食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在同为RBSDV引发的玉米粗缩病的综合防治中,玉米对病害的成株期抗性的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效果(采用调整播期方法使灰飞虱发生期避开玉米敏感期的农业措施已取得非常好的防治效果),这启发我们在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中同样可以利用寄主对病原的成株期抗性,来减轻病害造成的危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水稻品种对黑条矮缩病的敏感生育期及其在减轻病害危害上的应用方法。

本发明的原理是在明确水稻品种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敏感生育期的基础上,在敏感生育期内通过防治减少病原的侵染概率,而在非敏感生育期则主要利用水稻品种对病原的成株期抗性,以达到更少的防治投入获得更好防治效果的目的。

在水稻品种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敏感生育期内采用减少病原的侵染概率,而在非敏感生育期则主要利用水稻品种对病原的成株期抗性。

在上述方法中,“水稻品种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敏感生育期”是指水稻10叶龄之前;“物理、化学或栽培措施”是指秧苗期防虫网覆盖和适期防治灰飞虱等防治手段;“利用水稻品种对病原的成株期抗性”是指在非敏感生育期不采取针对病原的防治措施。

本发明提供了水稻品种对黑条矮缩病的敏感生育期及其在减轻病害危害上的应用方法。运用该方法在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中,能够以更少的防治投入获得更好防治效果。

具体实施方法

实施例1,水稻品种对水稻黑条矮缩病敏感生育期

①携带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植株的获得。

2009年5月于江苏邳州小麦重病区采集具有典型“绿矮”症状的小麦。参照Trizol(Reagent)说明书方法提取小麦总RNA。根据已发表的RBSDV的S9序列设计引物(引物由上海英俊生物技术公司合成):

R:5′-GGATTACAACAHACACAMCGAAA-3′

F1:5′-GRTAGACAGGCAAAYMTAAGCGT-3′。

采用RT-PCR检测确定病株是否携带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反转录按照M-MLV反转录酶(Promega)说明书进行。PCR扩增体系为:cDNA模板3.0μL,Taq plus酶0.5μL,dNTP(每份10mmol.L-1)0.5μL,10×PCR缓冲液(含Mg2+)2.5μL,5’端引物(10pmol.L-1)1.0μL,3’端引物(10pmol.L-1)1.0μL,ddH2O 16.5μL,合计25μL。反应程序为:95℃预变性5min;94℃变性1min;51℃退火1min;72℃延伸1min;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4℃保存,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扩增的目的条带(1118bp)。同时采用斑点免疫结合法(DIBA)确定病株不携带水稻条纹病毒(Ricestripe virus,RSV)。挑选出6株仅含有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小麦植株备用。

②饲毒用灰飞虱的获得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42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