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粘着性织物的加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62970.3 | 申请日: | 2010-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37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陈朝炜;曾建铭;徐正己 | 申请(专利权)人: | 厚生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27/12 | 分类号: | B32B27/12;B32B27/04;B32B27/34;D06M15/59;D06M13/395;D06M13/35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粘着 织物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粘着性织物的加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能够消除溶剂过量时咬蚀的加工方法,使织物保有原本高粘着的特性、可高周波的表面的高粘着性织物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经济高度发展下,人们对健康与休闲生活的重视逐渐觉醒,在登山活动与医疗相关充气产品除了要求质轻与高粘着力外,还要求各种舒适的机能。因而所谓的高粘着性织物相应而生,而该高粘着性织物所代表的含意即为能够拥有高粘着效果并且可高周波(weldding)效果良好的纺织品。
先前技术为使高粘着性织物保有机能性的功能,采用后整理加工型的方法,并改用压纹轮压纹的方式,减少包风与皱折的问题,但是先前技术所需克服的缺点在于溶剂在贴合时过量会咬蚀薄膜表面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高粘着性织物的加工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粘着性织物的加工方法,其能解决先前技术溶剂在贴合时过量会咬蚀薄膜表面问题,使织物保有原本高粘着的特性,且具有可高周波的表面。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粘着性织物的加工方法,其能够大幅度的降低基布与薄膜因增加粘着力而导致撕裂力降低的情形,同时改善传统上功能性涂布会有手感偏硬的问题性。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粘着性织物的加工方法,其较容易控制所添加高粘着材料比例的特性,因此在成本上具较高经济性。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粘着性织物的加工方法,其有便利性高的特性,所有类别的织物都可施行的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高粘着性织物的加工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
将具高粘着性功能的一树脂层涂布于一基布的表面;将至少一粘着性材料与一载体进行混合,以形成一混合物;于所述基布表面的所述树脂层涂布所述混合物;将所述基布表面的所述混合物上与一薄膜贴合,并以压纹轮压制成一半成品;以及采用一发泡技术,所述半成品再进行一干燥处理,经所述干燥处理后即可获得一高粘着性织物。
其中,所述薄膜是聚酰胺树脂薄膜。
其中,所述粘着性材料为聚酰胺树脂型化学原料。
其中,所述基布为聚酯布、尼龙布、棉布、聚酯/尼龙混纺纱布及其他不同组成纤维的混纺梭织布。或所述基布为平织布、横纹、格子布、斜纹布、缇花布、N/T交织布、色纱交织布、塔夫塔、牛津布或缎纹布。
其中,所述载体包含有聚酰胺树脂100份、催化剂0.5-2份、架桥剂5-8份,溶剂10-100份。所述催化剂为有机系列或无机系列。所述架桥剂为带有NCO及NH2官能基的树脂。
其中,所述干燥处理为烘箱加热干燥处理。干燥处理的温度是介于摄氏180度至摄氏210度之间,所述半成品停留时间是介于120秒至180秒之间。
其中,所述树脂层是聚酰胺树脂。
本发明提供的具有高粘着贴合加工方法,是将织物表面涂布一层防水透湿的聚酰胺树脂后,将聚酰胺树脂材料与一定比例的架桥剂充分混合后,选择以特殊加工方式贴合聚酰胺树脂薄膜,选择特定纹路的压纹轮将贴合后的材料采连续方式于具有聚酰胺树脂薄膜表面上。而且本发明具有可高周波加工,并使织物保有高粘着高水压效能及各种材质与织法的基布皆可适用的优点。借以解决先前技术溶剂在贴合时过量会咬蚀薄膜表面问题,使织物保有原本高粘着的特性,且具有可高周波的表面。另外本发明能够大幅度的降低基布与薄膜因增加粘着力而导致撕裂力降低的情形,同时改善传统上功能性涂布会有手感偏硬的问题性。由于本发明较容易控制所添加高粘着材料比例的特性,因此在成本上具较高经济性。而且本发明能应用于所有类别的织物,因此有便利性高的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高粘着性织物的加工方法的实施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为一种高粘着织物的加工方法,其能够改善薄膜原有的粘着性高时容易材破的特性,所述材破是指薄膜表面因受热破裂分解变形。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高粘着性织物的加工方法的实施步骤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厚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厚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29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