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补气充气产品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61736.9 | 申请日: | 2010-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22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正宗;王建骅 | 申请(专利权)人: | 先驱塑胶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5/04 | 分类号: | F04B35/04;F04B3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613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补气 充气 产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补气泵技术,特别是一种低噪音的自动补气充气产品。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充气床摆脱了传统床垫笨重的缺点,室内室外可以随意放置。放气后体积小巧,收藏携带都很方便,适用于普通家居、家里来客临时铺床、办公室午休小睡、旅游露营等。但是对于此种充气床或类似充气床在使用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发生漏气的情况,使得其使用性能大为降低,因而对于此类产品补气的装置就得到广泛的应用,现有技术中在漏气时,需再启动气压泵,会带来很大噪音,使用不便等问题,因而就出现了补气泵作为其补气的气源,但是现有技术的补气泵在工作中会产生震动,在密闭的空间中震动产生噪音,使用起来非常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以上问题而提供一种噪音很低的自动补气充气产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动补气充气产品,包括充气体和自动补气泵,该自动补气泵包括泵壳以及设于其内的补气室,该补气室为使补气泵内气体流通的动力源,泵壳上设有进气口和第二风嘴,在该补气室内还设有振荡器,还包括设于泵壳内的消音室,以及设于泵壳内的消音介质,气体由进气口进入后,经补气室后进入消音室,从第二风嘴排出。这样的设计,当气体经进气口进入壳体后进入补气室进行压缩和振荡后,再经消音室消音,其噪音较为较小的程度,同时气体在通过设于泵壳内的消音介质时,也起到了一定的消音作用。这里补气室作为整个补气泵内气体流通的动力源,而其内的振荡器的振荡作用带动补气室震动,从而压缩和振荡气体,实现气体的抽进。
该补气室内还设有和振荡器相连的对气体产生压缩和振荡的鼓风装置,该振荡器震动带动鼓风装置震动。这里振荡器产生震动,使得与其相连的鼓风装置震动,产生对气体的压缩和振荡效果。
该鼓风装置包括外金属壳和设于其内并与其固连的橡胶盖,在橡胶盖内还设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气体流入补气室后依次通过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该振荡器和外金属壳相连并驱动外金属壳开合压缩气体。
这里,两个单向阀的作用是防止气体的倒流。气体进入补气室后由于振荡器带动外金属壳震动,并压缩和振荡气体,气体经过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后,产生了相应的压力和速度,继续抽动。
该补气室内设有补气室消音棉。补气室内进行空气的压缩和振荡,因而是噪音比较大的部位,在这里设置消音棉使得噪音大幅降低。
该消音介质为消音棉。既可以使得气体顺畅地通过,又可以达到消音的效果。还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气体的流速,使得噪音降低。
该消音室和泵壳之间还设有橡胶材料。当泵开始工作的时候,泵壳和消音室产生震动,设于二者之间的橡胶材料的弹性变形把大部分的震动吸收,也就降低了泵的工作噪音。
该消音室内设有消音室消音棉。
该消音室内还设有补气阀片。其设置是为了防止气体的反向流动,
该进气口和/或第二风嘴处设有进气口消音棉和/或第二风嘴消音棉。进气口和第二风嘴是气体速度变化较大的部位,其噪音也尤其大,在这两处或单独一处设有消音棉,可以使噪音降到很低的程度。
该自动补气泵至少有一部分设于该充气体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消音室和消音介质的双重的作用,使得补气泵在工作过程中的噪音降到最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自动补气充气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补气室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补气室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消音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自动补气充气产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A剖视图;
图7为补气室的内部结构图;
图8为补气室的张开时的工作原理图;
图9为补气室的闭合时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5、6所示为本发明的自动补气充气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充气体25和自动补气泵,该自动补气泵包括PUMP外壳23和设在其上的外壳进气口1,在PUMP外壳23内还设有泵壳3,泵壳3上设有进气口2′和第二风嘴21,在泵壳3内设有用于压缩和振荡气体的补气室26,这里补气室26为使补气泵内气体流通的动力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先驱塑胶电子(惠州)有限公司,未经先驱塑胶电子(惠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17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物料混合机
- 下一篇:一种发泡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