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返回舱船用固定座架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59349.1 | 申请日: | 2010-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70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江涛;谭文先;谌志新;徐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C7/06 | 分类号: | B63C7/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季申清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返回舱 固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返回舱高海况打捞设备,具体是返回舱被打捞上船在甲板上固定的一种装置。
背景技术
飞船返回舱高海况打捞设备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的应急保障系统,对应急返回舱和航天员的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高海况打捞设备”综合了船舶机械工程、液压传动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系统集成技术,是在恶劣海况条件下工作,着陆场系统航天员逃逸救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海况恶劣条件下,当飞船应急溅落在海上,打捞船无法启用船上的救生艇、蛙人等手段下水去协助打捞的情况下,必须依靠该套设备迅速安全地将返回舱打捞上来,从而确保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高海况打捞设备”由回转拦截臂、龙门摇摆起重机和返回舱座架三部分组成,其中,返回舱座架必须保证将由回转拦截臂、龙门摇摆起重机打捞起的返回舱,平稳、重心对中、快捷、牢固地进行固定在座架中,因此,研制开发符合如上要求的座架系统对返回舱的安全回收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高海况下,打捞至船上的返回舱需要快速牢固地固定在船的甲板上,并且保持返回舱开舱门方向朝上以便于开舱营救宇航员。再者,本返回舱船用固定座架能保证有效地将返回舱固定,缩短营救返回舱内宇航员的时间。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结构和固定操作方法。
一种返回舱船用固定座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架呈开口向上的圆桶固定在船只的甲板上,圆桶的上边沿向上连接呈U字形的U形导向板;
圆桶的上部配置若干进水阀,下部配置若干排水阀;
在圆桶的周壁,无泄漏设置至少三个径向、均布、水平移动的夹紧爪,夹紧爪由各自的液压油缸驱动压紧、释放;
在圆桶的内壁底部设置环形台阶,环形台阶处设置环形橡胶垫,在圆桶的底部设有铅环。
进一步,所述与夹紧爪铰接的导向杆位于圆桶外部的端头,以销轴结构,滑动连接于摆杆的上方长孔或滑槽中,摆杆的下端铰接在甲板上,摆杆的摆动方向在圆桶的径向平面上,液压油缸的尾端铰接在圆桶的外壁,油缸的活塞杆端铰接于摆杆的中部,液压油缸推拉、摆动的平面与摆杆的摆动平面重合。
再进一步,所述与夹紧爪的后端铰接的导向杆通过插入圆桶壁上导向套的方式设置在圆桶的周壁。
进一步,所述环形橡胶垫的厚度为10至150毫米。
进一步,所述三个以上的夹紧爪同步驱动夹紧或逐一夹紧。
再进一步,所述夹紧爪为四个。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将实现如下步骤:
在返回舱入座前,先通过座架圆桶上部的三个进水阀灌入一定量水体,当返回舱由U字形的U形导向板引导进入桶体内,由于返回舱因自身的重心在下部,通过圆桶内水浮力的作用,自动形成开舱口朝上的形态;
液压油缸驱动的夹紧爪从四周靠近返回舱,将返回舱顶至座架圆桶的中心;
打开座架圆桶下部的排水阀,将座架圆桶内的水体排尽,返回舱将自动下沉,底部落在环形台阶上,且坐落在环形台阶的橡胶垫上,此时进一步驱动夹紧爪将返回舱牢牢紧固在座架圆桶内。
本发明的优点是:返回舱座架的四周及底部封闭的圆桶结构,易于在圆桶内灌入一定量的水体,使返回舱利用自身的重心及桶内水体的浮力,使自身自动摆正,开舱门一端朝上。圆桶状结构内设置阶梯环形台阶,使返回舱底侧与环形台阶的边缘平稳的接触,易于返回舱在桶内的定位。环形台阶的橡胶垫减少和避免了返回舱接受的冲击;向圆心方向平稳移动的夹紧爪,有利于返回舱的定位在桶心并保持夹紧状态,达到快速夹紧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返回舱船用固定座架结构的一实施例,从水平方向观察的返回舱座架主视图,返回舱处于被龙门摇摆起重机悬吊状态的视图;
图2是图1返回舱被置于座架圆桶中间,且处于摆正状态的主视图;
图3是图1的右视图,是座架圆桶中未置入返回舱的状态图;
图4是图1的俯视图,是座架圆桶中未置入返回舱的状态图。
图中,1是返回舱,2是圆桶,3是进水阀,4是水体,5是U形导向板,6是夹紧爪,7是导向杆,8是导向套,9是摆杆,10是油缸,11是环形台阶,12是环形橡胶垫,13是铅环,14是排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93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防雷功能的防冰闪合成绝缘子
- 下一篇:一种打孔设备及其打孔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