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收信号处理方法和接收机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57750.1 | 申请日: | 2010-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70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刘青;姜玥;葛莉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5/02 | 分类号: | H04L25/02;H04L25/03;H04L1/06;H04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收 信号 处理 方法 接收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收信号处理方法和接收机。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以下简称WCDMA)系统引进先进技术的接收方法来解决各种高速率的信号业务。目前先进接收技术中,非线性均衡技术在信道多径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下比线性均衡技术有更优的接收性能,因此,非线性均衡接收技术逐渐被关注起来,非线性均衡接收技术包括判决反馈均衡(Decision Feedback Equalization,以下简称DFE),最大似然序列均衡(Maximum Likelihood Sequence Estimation,以下简称MLSE)等。
MLSE技术基于网格搜索来寻找使联合似然函数最大的符号序列,是理论上最优的检测,但是MLSE算法计算量非常大,进行MLSE的复杂度非常高,甚至是不可实现的。因为WCDMA是一个宽带系统,码片速率较高,因此无线信道的时延扩展长度相对较大,由信道长度造成的复杂度部分也是比较大的,因此进行MLSE时复杂度比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收信号处理方法和接收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进行MLSE时复杂度比较高的缺陷,同时也提高了信号的接收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收信号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预设等效信道长度、等效信道的多径个数及指定优化准则确定预滤波系数,所述预设等效信道长度为L′=N·SF,其中,SF为扩频因子,N 为正整数,表示产生符号间干扰的符号来自前后各N个符号;
采用确定的所述预滤波系数对接收信号进行预滤波;
对经过预滤波后的信号进行多径合并;
对经过多径合并后的信号进行最大似然序列均衡,得到最优信号序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收机,所述接收机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等效信道长度、等效信道的多径个数及指定优化准则确定预滤波系数,所述预设等效信道长度为L′=N·SF,其中,SF为扩频因子,N为正整数,表示产生符号间干扰的符号来自前后各N个符号;
预滤波模块,用于采用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的预滤波系数对接收信号进行预滤波;
合并模块,用于对所述预滤波模块滤波后的信号进行多径合并;
最大似然序列均衡模块,用于对所述合并模块合并后的信号进行最大似然序列均衡,得到最优信号序列。
本发明实施例的接收信号处理方法和接收机,通过根据预设等效信道长度、等效信道的多径个数及指定优化准则确定预滤波系数,利用确定的该预设滤波系数对接收信号进行预滤波,使得产生ISI的符号的个数大大减少,对经过预滤波后的信号进行多径合并,以使产生符号间干扰的符号被限制在相邻的预设个数的符号范围之内;然后对多径合并后的信号进行MLSE,由于MLSE的状态数已大大减少,从而进行MLSE时的复杂度也就大大降低了,使得MLSE能够在采用码分多址技术的系统中使用,获得良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接收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对接收信号进行预滤波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接收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接收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根据预设等效信道长度、等效信道的多径个数及指定优化准则确定预滤波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77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