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重力势能驱动方法及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55376.1 | 申请日: | 2010-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87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吴光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光进;邓林方 |
主分类号: | F03G3/08 | 分类号: | F03G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力 势能 驱动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重力配合惯性运动而产生动力的重力势能驱动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当今世界能源的消耗与日俱增,人类的生活、工作、娱乐均离不开能源。现有能源的主要供给形式是石油、煤炭、天然气、核能等,其中石油、煤炭、天然气属于地球资源,储量有限,而核能开发的安全性能不容忽视。所以,人类正在不懈地致力于提高已有发电设备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更为积极地寻找新的能源,开发新的技术。故而世界各国皆不断的积极开发利用‘风力’、‘太阳能’、‘水力’或‘地热’等来产生电力能量的方法,以此来减缓传统能源被消耗的速度。
但是,上述无论利用‘风力’、‘太阳能’、‘水力’或‘地热’等方式来产生能量,都有受限于地区性及时间性的限制;例如,某部分地区常年风力不强,即无法使用‘风力’来产生能量;相同地,某些地区气候为常年多雨,则‘太阳能’自然亦无法运用;而‘水力’及‘地热’更是要部份得天独厚的地区方有存在,是以并无法有效地适用于全球各个地区。同时,上述能源产生方式,也受到时间的限制,风能发电通常晚上输出功率最大,而太阳能则在白天输出功率最大,单一形式的能源输出不平均,而且无法及时存储其能量。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全天候,不受地域限制,配合各种新能源,将其他能源转换为机械能,再利用重力配合惯性运动而产生动力的重力势能驱动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用来实现前述方法的装置,以缓解人类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目前因大量使用传统燃料能源对环境的污染。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重力势能驱动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设置一比重大、质量大、惯性大的圆盘形惯性飞轮;
(2)于所述惯性飞轮一侧面设置一与其同圆心的转盘,且该转盘能随所述惯性飞轮的转动而转动,所述转盘的半径等于或小于所述惯性飞轮的半径的二分之一;
(3)设置一中空的支管,其中该支管的左末端向下凸出、内部形成一左容置腔,其右末端向上凸出、内部形成一右容置腔,该右容置腔的容积与所述左容置腔的容积相等;
(4)沿所述转盘的外圆周面的切线轨迹将所述支管的右末端固定在转盘上,且该支管的右末端的竖直位置略超出所述转盘的圆心位置,而左末端延伸至所述惯性飞轮的外圆周面处;
(5)往所述支管内注入与所述左容置腔或右容置腔的容积相等的、且具有较大比重和质量的、用来产生旋转力矩使转盘转动的液状介质,并将所述支管的两端封闭。
(6)初始状态,所述支管的左容置腔朝下,且呈水平放置,所述液状介质全部位于该左容置腔内,这时,在重力的作用下,所述支管的左端形成的动力臂大于其右端产生的阻力臂,液状介质向左边倾倒,使惯性飞轮的重心在其圆心左侧,从而产生旋转力矩,驱动所述转盘带动惯性飞轮逆时针转动;
(7)随着所述支管的左端向下摆动,所述液状介质陆续从其左容置腔流出并进入该支管的连接管道中,当所述支管旋转至与其初始位置呈圆心对称时,所述液状介质全部从所述左容置腔流出,并迅速转移至所述的右容置腔中,惯性飞轮的重心转移至其圆心的右侧,即该支管的右端转换成动力臂,而其左端相应转化成的阻力臂,同时,由于液状介质全部位于支管的右容置腔内,其所产生的动力臂基本与力距较长的左容置腔产生的阻力臂相平衡,在惯性作用力下,所述支管的左端按原运动轨迹开始向上摆动;
(8)随着该支管向上摆动的角度加大,所述液状介质陆续从所述右容置腔流出,并进入支管的连接管道中,当所述支管旋转至其初始位置时,所述液状介质全部从所述右容置腔流出,并迅速转移至所述的左容置腔中,再次实现重心转移,惯性飞轮的重心由其圆心的右侧转移至其左侧,形成新一轮的动力臂,等待下一轮的转动;
(9)重复步骤(6)~(8),在地心引心下,并配合惯性运动使支管中的液状介质于其的左容置腔和右容置腔之间相互快速转移,以持续产生旋转力矩实现动力供给,迫使惯性飞轮循环转动产生机械能。
其还包括如下步骤:
(10)设置一动力补给装置,当所述支管产生的动力臂要小于其阻力臂时,则开启动力补给装置增加外力,以使该支管持续产生旋转力矩实现动力供给。这种动力补给装置,为各种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装置等,其先转化为机械能,并输出给惯性飞轮蓄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光进;邓林方,未经吴光进;邓林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53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