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接空冷系统用环保型气相缓蚀剂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51804.3 | 申请日: | 2010-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86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闫爱军;姜丹;丁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23F11/02 | 分类号: | C23F11/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接 系统 环保 型气相缓蚀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防腐蚀制剂的生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来防止热力发电厂直接空冷系统用环保型气相缓蚀剂。
背景技术
我国北方地区煤炭资源丰富,但水资源相对匮乏,适合直接空冷热力发电机组推广和应用。实践表明,直接空冷系统停运后,内部水蒸气对空冷塔内表面的钢材料腐蚀严重。表现在机组启动以后,热态冲洗和冲转前后,凝结水发发红黄,铁离子含量最高可达600-800ug/L左右,造成冲洗时间延长,燃料和除盐水损耗较大。
气相缓蚀剂(vaporphaseinhibitor,VCI),又叫挥发性缓蚀剂(volatilecorrosioninhibitor,VCI)或气相防锈剂。在金属使用过程中,只需加入少量的这种物质,依靠它所挥发的缓蚀分子或缓蚀基团在金属表面的作用,就能使金属免受大气腐蚀或降低腐蚀速度,广泛应用于金属的防腐蚀领域。气相缓蚀剂可以应用于直接空冷系统的停用防腐蚀,然而现在常用的气相缓蚀剂虽然具有非常优异的缓蚀性能,但是大多具有较高的毒性,严重影响操作人员身体健康,污染环境。
最常用的气相缓蚀剂亚硝酸环己胺已被证实是一种有强烈毒性的物质;专利号为CN1537179A公开了一种气相缓蚀剂包含亚硝酸盐0.1-40%,而亚硝酸盐有致癌作用;发明专利(ZL200310101610.2)公开了一种用于工业设备保护的气相缓蚀剂,其成分包含环己胺或吗啉,这两种成分有较强烈的毒性。
上述缓蚀剂由于对人体有较强的危害,受到使用者的强烈抵制而难以推广。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环保型气相缓蚀剂,既能满足防腐蚀的需要,有不对操作者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方配置合理、制作使用方便、环境友好且效力持久的直接空冷系统用气相缓蚀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选择对人体无毒或低毒物质,考虑到各组分之间的防腐蚀微观机理的协同作用配置而成。它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物质原料组成:
有机胺 30%~40%,
无机铵 20%~30%,
苯甲酸钠 20%~30%,
D-异抗坏血酸钠 10%~20%。
上述物质原料组分中,所说的有机胺为六次甲基四胺、硫脲或碳酰二胺,所说的无机铵为磷酸氢二铵、碳酸氢铵或碳酸铵。苯甲酸钠通常用于食品防腐剂;磷酸氢二铵用于医药、饲料添加剂等;D-异抗坏血酸钠一种新型生物型食品抗氧、防腐保鲜助色剂;其余成分毒性极低或无毒。
本发明所述气相缓蚀剂的作用原理是:有机胺和苯甲酸钠可以同时在金属表面形成疏水性膜隔离氧化性气体并提高pH值,实现防腐蚀作用,具有挥发速度较慢,效果持久,保护能力强的优点;无机铵盐易于分解,能迅速提高系统的碱性,达到减缓腐蚀的目的;D-异抗坏血酸钠能与系统中的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降低系统中氧气浓度;可见上述几种物质相互之间具有协同效应。
与现有同类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1.该缓蚀剂采用绿色配方,对环境无危害,具有环境友好的优点,符合缓蚀剂发展的趋势;2.该缓蚀剂的缓蚀效率高,效力持久。
使用时采用管道阀门将被保护的直接空冷系统、装有缓蚀剂的容器和风机连接,形成闭式循环。通过空气流通,不断携带缓蚀剂蒸汽进入直接空冷系统,达到防止腐蚀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取六次甲基四胺40份、碳酸铵20份、苯甲酸钠20份、D-异抗坏血酸钠20份,在干燥条件下混合均匀,即构成气相缓蚀剂。将碳钢试片在60℃浓度为10%的氯化钠蒸汽内放置209个小时,缓蚀效率达到93.97%。
实施例2:
取六次甲基四胺和硫脲各20份;磷酸氢二铵和碳酸铵各15份、苯甲酸钠10份、D-异抗坏血酸钠20份,在干燥条件下混合均匀,即构成气相缓蚀剂。将碳钢试片在60℃浓度为10%的氯化钠蒸汽内放置209个小时,缓蚀效率达到90.71%。
实施例2:
取六次甲基四胺、硫脲和碳酰二胺各20份;碳酸铵10份、苯甲酸钠10份、D-异抗坏血酸钠20份,在干燥条件下混合均匀,即构成气相缓蚀剂。将碳钢试片在60℃浓度为10%的氯化钠蒸汽内放置209个小时,缓蚀效率达到97.0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陕西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18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线胶自动画线机
- 下一篇:装饰性多功能书形笔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