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业炉气的综合利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49598.2 | 申请日: | 2010-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9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杨绍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绍泉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高芸 |
地址: | 61002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业炉 综合利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领域,涉及工业炉气的综合利用方法,具体为主要含CO2的工业炉气的利用。
背景技术
对于主要含CO2的工业炉气,目前的处理方法,一般是将其中的粉尘杂质或SO2、H2S等环境不友好的杂质除去后,直接排放至大气;或者对其余热进行利用。
如:金属氧化物还原工艺,即金属氧化物(如铜、铁、铬、钛等氧化物)与还原剂反应得到金属的工艺,在还原过程中采用碳质还原剂时,还原后产生的高温炉气主要成分为CO、CO2及固体杂质。对于这类炉气的处理方式一般是采用富氧空气燃烧的方式,在还原炉外另建设备加以利用,如:利用余热发电、烘干或是预热工艺原料;或者是对炉气加常温空气进行冷却后,采用变压吸附的方式对CO、CO2进行分离,将分离后的CO再加热到工艺所需温度用于还原,将分离出的CO2进行排放。上述处理工艺:余热发电、烘干或是预热工艺原料,可利用炉气中的热量,但会造成大量的CO2排放;同时因未对炉气中的CO加以有效利用,会增加主工艺还原气体CO的生产量,进而增加碳的消耗量。采用冷却后变压吸附的方式,虽然可循环利用CO,但因冷却步骤和变压吸附脱除CO2步骤均需大量的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分离后的CO用作还原剂再循环时,增加了贮存环节,还需耗能加热到还原所需要的工艺温度,增加了运行能耗,故该方法的经济成本比较高。
为有效利用工业炉气,减少CO2排放,顺应低碳排放的大趋势,本领域急需开发新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业炉气的综合利用方法,针对的是主要含CO2的工业炉气,减少CO2排放,提高炉气中碳源和余热的利用价值,该方法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A、对工业炉气进行预处理除杂;
B、在不超过1450℃的温度环境中,用催化剂将步骤A处理后的工业炉气中的CO2分解成CO;
C、利用步骤B得到的CO。
在以往的工业炉气再利用中,一般只是单纯的利用余热资源,而本发明方法为了有效利用其中的CO2,不让其白白排掉,采用催化工艺将CO2转化成CO后加以利用;还充分利用了炉气的余热,为催化反应提供热源;催化CO2转化成CO气体时,热量损失很少,故利用这部分余热资源及CO可大大减少热源和碳源的使用,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实现了炉气中碳源和热量有效的综合利用。
上述综合利用工业炉气的方法中,步骤A对工业炉气预处理,是为了除去会影响步骤B的催化效率的杂质,主要影响杂质有SO2、烟尘等,即进行相应的脱硫、除尘处理。若工业炉气中还含有其他会影响催化效率的杂质,按照现有的常规的处理方法先除去杂质后,再进行步骤B的催化分解。
步骤B中利用催化剂分解CO2成CO的工艺为现有工艺,常用的催化剂有碳质催化剂、过热蒸气、镍基催化剂、铁基催化剂,通常的催化反应条件不超过1450℃,一般在750-1450℃的高温环境中催化分解。上述催化分解工艺单独应用催化剂将CO2分解制成CO时,由于反应温度较高,导致能耗偏高及运行成本高,一般很少应用,无实际意义。本发明方法中,应用该催化工艺可最大化的利用炉气的余热,即利用还原工艺中的余热对催化室供热,将CO2分解成CO,避免以往在应用该催化工艺时,因供热导致运行成本高而难以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绍泉,未经杨绍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95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阻率静力触探探头
- 下一篇:滚齿机滚刀快速对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