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通行计重跳磅自动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48398.5 | 申请日: | 201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35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梅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嘉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19/03 | 分类号: | G01G19/03;G01P1/0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周发军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通行 计重跳磅 自动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通行计重跳磅行为的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收费站普遍使用了车辆动态称重系统,以载货类车辆的轴重、轴型、胎型和行驶公里数确定收费数额。在车辆动态称重系统的使用过程中,要求需要计重收费的车辆以低速且匀速通过计重称台,以达到计重的精度要求,但在实际使用中,出现了跳磅、走S形、垫钢板等多种作弊手段,达到减少称重重量、逃交通行费的目的,其中以跳磅作弊的现象最为突出。跳磅是指为达到少交通行费的目的,车辆前轴轮胎驶上称台时或之前某小段时间内,加速行驶使前轴轮胎压力减小;并且/或者后轴轮胎驶上称台或之前某小段时间内减速行驶,使后轴轮胎压力减小,从而使称出的车重小于实际车重的行为。
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发现有自动判断跳磅的设备,也没有提供跳磅程度数据的设备,一般靠收费站人员主观判断,在劝司机倒回车辆重新称重时,难以拿出有力证据,造成为此扯皮的事情经常发生,收费站人员没有发现时按照正常计重车辆收费,又造成了收费额的流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通行计重跳磅自动监测系统,它能够准确判断车辆通行计重时是否存在跳磅行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通行车辆计重跳磅自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辆扫描系统,用于扫描位于预备测量区域内的车辆,测量该车辆前轴、后轴驶上计重台的时间T1、T2,所述车辆扫描系统与加速度测量仪的时间同步;
加速度测量仪,用于车辆进入预定的测量区域时,依一定采样频率,采集车辆在(T1-△t1)至(T1+△t11)时间内的m个加速度a1i,以及车辆在(T2-△t2)至(T2+△t12)时间内的n个加速度a2k,并将a1 i、a2 k值传输到比较器;所述△t1、△t11、△t2、△t12为预先设定时间,i为1~m的整数,k为1~n的整数;
比较器,用于接收所述加速度测量仪发送来的a1i、a2k值,并且判断:所述加速度a1i序列中如果存在方向为正且其绝对值大于预定值A1的正逾限加速度,并且/或者所述加速度a2k序列中如果存在方向为负且其绝对值大于预定值A2的负逾限加速度,则输出跳磅信号;
报警器,包括信号接收装置,听觉、视觉输出装置,所述信号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所述比较器发出的跳磅提示信号,所述听觉、视觉输出装置用于输出跳磅告警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比较器还设有一个接口,通过该接口输出所述正逾限加速度、负逾限加速度值。
本发明可准确判断车辆通行计重时是否存在跳磅行为,对于防止公路收费跳磅行为,减少收费额的流失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1为车辆5进入计重台6的行驶通道,虚线2、3与行驶通道1之间的区域为预备测量区域4,车辆扫描系统7安装在预备测量区域4旁,测量车辆5的轴型,监测车辆5的前轴、后轴驶上计重台6的时间T1、T2。加速度测量仪8安装在车辆5的前方,可通过测量车辆与测距仪之间的距离L和相应的时间,根据距离变化量△L和时间变化量△t,按照公式速度V=△L/△t计算出车辆速度,再按照加速度公式a=△V/△t计算出车辆加速度。加速度测量仪8与比较器9连接,比较器9连接报警器。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调整车辆扫描系统与测距仪的时间同步。
当车辆进入预备测量区域后,车辆扫描系统测量该车辆的轴型,监测车辆前轴、后轴驶上计重台的时间T1、T2,依一定采样频率,采集车辆在(T1-△t1)至(T1+△t11)时间内的m个加速度a1i,以及车辆在(T2-△t2)至(T2+△t12)时间内的n个加速度a2k,并将a1 i、a2 k值传输到比较器;所述△t1、△t11、△t2、△t12为预先设定时间,i为1~m的整数,k为1~n的整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嘉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嘉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83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布式光纤盐密传感器及传感方法
- 下一篇:物体三维轮廓测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