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摄像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45707.3 | 申请日: | 201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90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上田俊明;福本英雄;原卓哉;杉山好功;稻叶茂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17/02 | 分类号: | G03B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马高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摄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数码相机等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摄像装置通常需要抑制由外力例如施加至拍摄透镜的外力引起的变形。具体说,可换镜头式相机通常需要抑制由从拍摄透镜经由透镜安装部传至摄像装置本体的外力所引起的变形。为此,例如,通过以金属板形成主基架(main chassis)来增加摄像装置的强度。
例如,JP-A-2004-104168公开了一种摄像装置,其包括设置有透镜安装部的连接盒、摄像元件单元、和设置在连接盒与摄像元件单元之间的主基架。主基架在摄像装置本体的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上沿在相对较大的面积上延伸。在JP-A-2004-104168所描述的技术中,主基架由金属板形成,以增加摄像装置的强度。
然而,通过金属板形成沿摄像装置本体的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延伸且具有大面积的主基架来增加摄像装置的强度,会不利地增加主基架的重量,从而增加摄像装置的重量。
发明内容
因此,希望提供一种摄像装置,其不但能够抑制由外力引起的变形,而且还能够减轻重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其包括:用于固定透镜安装部的安装部固定构件;由设置成围绕所述安装部固定构件并包括电池保持单元的多个组成单元一体结合而成的结合体;和固定至所述结合体并与之一体化的前构件,其中,所述安装部固定构件固定至所述前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抑制由外力引起的变形,同时还能够减轻重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摄像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摄像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摄像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摄像装置的另一侧视图;
图5是摄像装置的后视图;
图6是摄像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7是摄像装置的另一分解透视图;
图8是摄像装置的另一分解透视图;
图9是前盖的正视图;
图10是示出摄像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概念图;
图11示出了比较例1的摄像装置;
图12示出了比较例2的摄像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描述实施本发明的形式(以下也称为“实施例”)。将通过以下顺序进行描述:
1.构造概要
2.具体构造
3.变型例等
<1.构造概要>
图1是本实施例的摄像装置1的正视图。图2是摄像装置1的俯视图。图3和4是摄像装置1的侧视图。图5是摄像装置1的后视图。图6~8是摄像装置1的分解透视图。图7和8具体示出了摄像装置1的一部分部件的连接关系。在图1~8中,使用公用的XYZ正交坐标系来表示方向等。
摄像装置1构造成可换单镜头反射数码相机。
如图1所示,摄像装置1包括相机本体(装置本体)2。可换(可装卸)摄像透镜单元(可换镜头)3(见图2)能够安装至相机本体2。摄像透镜单元3主要由透镜镜筒和设置在透镜镜筒中的透镜组、光圈等形成。
相机本体2包括设置在相机本体2的正面大致中部的环形透镜安装部15(图1)和设置在环形透镜安装部15附近的装卸按钮16。摄像透镜单元3安装至环形透镜安装部15,装卸按钮16用于安装和卸载摄像透镜单元3。注意,虽然各图示出的是摄像透镜单元3卸载后的状态,但是拍摄操作是在安装有摄像透镜单元3的状态下进行的。
在摄像装置1的上侧设置有发射用于拍摄操作的辅助光的闪光灯(也称为闪光信号灯)41(见图6)。闪光灯41是在例如被摄体亮度不足时使用的光源。闪光灯41固定至将在后面描述的闪光灯盖77(图6)。
在摄像装置1上部的从正面观察时的左侧(从背面观察时的右侧)设置有释放按钮11。
释放按钮11是能够检测半按压状态(S1状态)和全按压状态(S2状态)这两个状态的两阶段检测按钮。当释放按钮11被半按压成S1状态时,摄像装置1将该状态当作拍摄准备指令,并进行用于捕捉被摄体的待记录静态图像(最终摄影图像)的拍摄准备动作(例如,自动聚焦控制动作)。当释放按钮11被进一步按压成S2状态时,摄像装置1将该状态当作拍摄指令,并进行捕捉最终摄影图像的拍摄动作。
在位于摄像装置1的从正面观察时的左侧(从背面观察时的右侧)的第一把持盖72(图1)后的装置内部设置有电池保持单元62(图6),并在该电池保持单元62中设置有电池容纳室。该电池容纳室可装卸地容纳作为相机电源的例如锂离子电池等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公司,未经索尼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57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