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流形式的无线接收系统及无线接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43889.0 | 申请日: | 2010-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5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林盈熙;张益韶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16 | 分类号: | H04B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史新宏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流 形式 无线 接收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接收系统,特别涉及一种电流形式的无线接收系统。
背景技术
常见的无线接收系统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系统内所有元件都以电压形式来传递信号,第二类则是采混用形式,即部分元件以电压形式传递而其他以电流形式。
由于第一类系统的信号流都是电压形式,所以必须提供较高的工作电压来支持信号操作空间,以避免产生截波(clipping)现象,但相对地功率消耗大。并且,当有高增益需求时,须采用多个串迭的晶体管才能实现采电压形式的放大器,不仅有损线性度,也会带出过多的低频噪声。
第二类系统通常是基于各元件的性能表现来决定取电压形式或电流形式,只是当不同形式的信号流动于各元件间时,常衍生出非线性成分。且就其中以电压形式来传递信号的元件而言,也必须藉助高工作电压才能维持正常的信号操作。这类设计例如是美国专利第7415260B2号、美国专利公开第20030087624A1、20080238496A1号。
然而,随着制程技术的精进及降低功率消耗的要求,电子装置多朝向低工作电压来设计,尤见于可携式电子产品。然而前述二类系统明显地皆不适合操作于低工作电压环境下。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可在低工作电压下操作的电流形式的无线接收系统及无线接收方法,使提高线性度,也减少低频噪声。
于是,本发明电流形式的无线接收系统,包含:一前置处理器,用以接收一电压形式的输入信号,并基于该输入信号做调整而送出一电流形式的前置信号;一混频器(mixer),使该前置信号降频为一电流形式的降频后信号;及一放大器,提高该降频后信号的增益,以送出一电流形式的输出信号。
而本发明无线接收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使一前置处理器接收一电压形式的输入信号,并基于该输入信号做调整而送出一电流形式的前置信号;(B)使一混频器将该前置信号降频为一电流形式的降频后信号;及(C)使一放大器提高该降频后信号的增益,以送出一电流形式的输出信号。
附图说明
图1是一方块图,说明本发明无线接收系统的第一优选实施例;
图2是一电路图,说明本优选实施例的前置处理器和混频器;
图3是一电路图,说明本优选实施例的放大器;及
图4是一电路图,说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前置处理器。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无线接收系统
1…………天线
2…………前置处理器
21……… 阻抗匹配电路
22……… 高频放大电路
23……… 转导电路
3…………混频器
31……… 第一晶体管
32……… 第二晶体管
4…………放大器
41……… 第一放大电路
411………前级电流镜
412………后级电流镜
42……… 第二放大电路
421………前级电流镜
422………后级电流镜
43……… 低通滤波器
5…………前置处理器
51……… 第一转导电路
52……… 第二转导电路
Q1……… 第一晶体管
Q2……… 第二晶体管
S…………参考电流源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二个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第一优选实施例
参阅图1,本发明电流形式的无线接收系统100的第一优选实施例包含依序电连接的一天线1、一前置处理器2、一混频器3及一放大器4。
前置处理器2通过天线1接收一输入信号,并基于该输入信号做调整而送出一前置信号。且混频器3使前置信号降频成为一降频后信号。放大器4再对该降频后信号加强增益,以送出一输出信号。
其中,除了输入信号是电压形式,其余信号皆为电流形式。较佳地,前置信号是处于射频(RF,Radio Frequency)带,降频后信号是处于中频(IF,Intermediate Frequency)带。
接下来,依序介绍无线接收系统100的各元件,以及各元件所执行的本发明无线接收方法的优选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38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