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散水器放卷配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43172.6 | 申请日: | 2010-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3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 发明(设计)人: | 川端市郎;南出善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钢金属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16L11/11 | 分类号: | F16L11/11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何腾云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散水 器放卷配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在供水管与散水器(スプリンクラ一)间的散水器放卷配管。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散水器放卷配管,例如有这样的技术,即,在所需长度的挠性的放卷管的前端部(上游侧端)安装用来与供水管侧的分支接头进行连接的联管节(ユニオン)式的盖形螺母(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在后端部(下游侧端)连接散水器头安装管(例如参照前文中的专利文献2),然而这需要与盖形螺母进行螺旋结合的特别的管接头(ニツプル)。
近年来,较多出现了这样的技术,即,不用该特殊的管接头而是把旋转式管接头安装在挠性的放卷管(挠性管)的供水管连接侧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4)。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23548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21364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27920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9-2948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安装了旋转式管接头的上述散水器放卷配管,采用通过焊接或树脂一体成形把金属制套筒部件(专利文献3)或树脂制的套筒部件(专利文献4)与放卷管的供水管连接侧端结合成一体,通过密封圈和止脱圈把旋转式管接头嵌套在该套筒部件的外周这样的构造,因此需要套筒部件和止脱圈,存在招致增加这些部件数量以及组装工时的问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散水器放卷配管,以利用挠性管构成的放卷管的峰部和该放卷管的谷部这样的简单结构,由与旋转式管接头间的密封圈确保密封性并确保旋转式管接头防脱,此外不需要上述专利文献3、4中的套筒部件、止脱圈,可以谋求减少部件数量、降低成本。
为了易于理解本发明的内容,参照图1~图2中标注的附图标记说明本发明,本发明第一方面为一种散水器放卷配管,所述散水器放卷配管设有挠性管4和嵌套在所述挠性管4的前端部的旋转式管接头5,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式管接头5在该旋转式管接头5的前端部的外周设有前端收窄形状的锥形阳螺纹7,把所述挠性管4的最前端部的第一峰部2a压溃而形成外径比所述旋转式管接头5的内径大且比所述旋转式管接头5的锥形阳螺纹7的前端谷部直径(最小外径)小的第一扩径峰部2a,把与所述挠性管4的所述第一峰部邻接的第二峰部2b压溃而形成外径比所述旋转式管接头5的内径大且比所述旋转式管接头5的锥形阳螺纹7的前端谷部直径(最小外径)小的第二扩径峰部2b,所述第二扩径峰部2b的后面侧直接或隔着垫圈、甚或隔着把第三峰部也压溃而形成的第三扩径峰部等某种夹装物与所述旋转式管接头5的前端面5a抵接。而且,在所述挠性管4被所述旋转式管接头5覆盖的区域中的一个第一谷部3a嵌装着用来将所述第一谷部3a与所述旋转式管接头5的内周间密封的橡胶制的密封圈10,在配置在比所述第一谷部3a更靠挠性管后方侧的另一个第二谷部3b嵌装着用来将所述第二谷部3b与所述旋转式管接头5的内周间密封的橡胶制的密封圈11,进而,在配置在比所述第一谷部3a更靠挠性管4前端侧的第三谷部3c嵌装着调心圈12,在配置在比所述第二谷部3b更靠挠性管4后方侧的第四谷部3d嵌装着调心圈13。
根据上述结构,外径比旋转式管接头5的内径大的第二扩径峰部2b的后面侧与旋转式管接头5的前端面5a抵接,因此,无需使用止脱圈等就可以防止旋转式管接头5向挠性管4的管轴方向前方移动而脱开。此时,由于第一扩径峰部2a和第二扩径峰部2b的外径形成得比旋转式管接头5的锥形阳螺纹7的前端谷部直径(最小外径)小,因此,不会对旋转式管接头5的锥形阳螺纹7与供水管侧的分支接头的旋合连接造成障碍。与旋转式管接头5的前端面5a抵接的第一、第二扩径峰部2a、2b为双重构造,因而可以提高强度,可以提高各自的防脱可靠性。
另外,在第一谷部3a和第二谷部3b分别嵌装着对第一、第二谷部3a、3b与旋转式管接头5的内周间进行密封的橡胶制的密封圈10、11,而且,在这些密封圈10、11的前后配置调心圈12、13,由此,可以由调心圈12、13的自动调心作用有效防止挠性管4的晃动,所以,能够可靠有效地防止挠性管4在内封水压作用下倾斜等而在旋转式管接头5的内部产生径向晃动,使密封圈10、11从第一、第二谷部3a、3b溢出,使内封水漏出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钢金属株式会社,未经日钢金属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31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导航装置
- 下一篇:一种酸化土壤改良剂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