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荷泵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41930.0 | 申请日: | 201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1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罗文哲;陈巨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锐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07 | 分类号: | H02M3/07;H02M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丽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昆山市开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荷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荷泵电路。
背景技术
图像传感器是用于将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的半导体器件,包括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图像传感器。其中,由于CMOS图像传感器采用了与后续信号处理电路相同的CMOS制作工艺,其制作成本较低,因此,CMOS图像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各种光电转换装置,如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
CMOS图像传感器在进行光电转换时,首先通过其中的光电二极管进行曝光,所述光电二极管随光线强度以及曝光时间的不同,产生不同的电压,并将所述电压通过与光电二极管直接相连的MOS晶体管传输到后续的读出电路;随后,所述读出电路将光电二极管产生的电压进一步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出,从而完成了光学图像向电信号的转换。
在电压传输过程中,所述与光电二极管直接相连的晶体管需要完全开启,并保证电压传输过程中没有电荷损失,因此,需要使用高于芯片外部电源电压的稳定电压,作为所述与光电二极管直接相连的晶体管的栅极电压。通常的,所述栅极电压采用电荷泵电路产生。
申请号为2008101836000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公布了一种用于CMOS图像传感器的电荷泵电路,如图1所示,所述电荷泵电路包括:由NMOS晶体管M1、M2与电容C1、C2构成的升压单元101,由PMOS晶体管M3和M4构成的电压选择单元103,以及外接于电压选择单元103输出端的输出电容C3。其中,NMOS晶体管M1和电容C1构成第一升压子单元105,NMOS晶体管M2与电容C2构成第二升压子单元107。
所述升压单元101中:NMOS晶体管M1和M2的漏极共同相连于电源电压。NMOS晶体管M1和M2在源极交叉耦合,即NMOS晶体管M1的栅极与NMOS晶体管M2的源极相连,而NMOS晶体管M2的栅极与NMOS晶体管M1的源极相连。电容C1和C2的一端分别连接于NMOS晶体管M1和M2的源极,另一端分别连接于一对相位相反的非重叠时钟PH0与PH1上。因此,所述升压单元101具有对称推挽结构。
所述电压选择单元103中:PMOS晶体管M3和M4在源极交叉耦合,即PMOS晶体管M3的栅极与PMOS晶体管M4的源极相连;PMOS晶体管M4的栅极与PMOS晶体管M3的源极相连。而PMOS晶体管M3和M4的源极相连后与输出电容C3的一端相连,而所述输出电容C3的另一端即作为所述电荷泵电路的输出端。
在电荷泵电路工作过程中,升压单元101会不停的在用于存储电荷的电容C1和C2之间进行切换,所述电容切换过程会产生较大的电压纹波,所述电压纹波有时可能高达200至300毫伏,会在图像中产生类似水波纹的干扰。所述电荷泵电路的输出端设置的输出电容C3即是为了减小电容切换过程中产生的电压纹波,避免较大的电压纹波影响图像转换质量。
然而,为了减小电压纹波,图1的电荷泵电路的输出电容C3必须具备较大的电容值,而较大电容值的电容很难实现与CMOS电路的单片集成,只能采用接在芯片外部的分立电容。所述分立电容的采用增加了电荷泵电路的使用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荷泵电路,所述电荷泵电路大大降低了电荷泵电路输出电压的电压纹波,还避免了分立电容的使用,减少了电荷泵电路的使用成本。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荷泵电路,包括升压单元、电压选择单元、基准电压单元以及线性整流单元,其中:
升压单元,基于时钟信号对电源电压进行提升,输出升压电压;
电压选择单元,基于升压单元提供的升压电压输出第一输出电压;
基准电压单元,向线性整流单元提供基准电压;
线性整流单元,以电压选择单元提供的第一输出电压作为工作电源电压,对基准电压单元提供的基准电压进行负反馈放大,形成第二输出电压。
可选的,所述线性整流单元包括运放单元以及反馈单元,其中:
运放单元分别接收基准电压与反馈单元提供的反馈电压,以第一输出电压为工作电源电压,在第一输出电压的幅值范围内,对基准电压与反馈电压的差动电压进行放大,输出第二输出电压;
反馈单元将运放单元输出的第二输出电压进行分压以形成反馈电压,并将所述反馈电压反馈给运放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锐芯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锐芯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19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