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通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36128.2 | 申请日: | 201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89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谭传康;李雷;黄绍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7/00 | 分类号: | H04B17/00;H04B1/12;G01R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通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能检测并抑制电磁辐射的无线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装置如手机等已经成为人们进行通信联络的一种重要工具,其使用越来越普遍。由于众多手机的使用容易带来高强度的电磁辐射,特别是手机处于拨号连接状态时,电磁辐射强度将大大增加,容易损害使用者的健康。因此,人们往往需要及时了解无线通信装置使用时的电磁辐射状况。目前市面上出现一些专门的电磁辐射检测装置和手机电磁防护套,然而,由于现有的电磁辐射检测装置一般结构较为复杂,而手机电磁防护套通常体积较大且拆装较为不便,故二者均难以随时随地携带及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能检测并降低电磁辐射的无线通信装置。
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的一电磁感测模块、一控制单元及一电磁抑制单元,所述电磁感测模块依据无线通信装置通信中所产生的电磁辐射产生一对应该电磁辐射强度的电信号,所述控制单元依据该电信号判定电磁辐射强度,并根据该电磁辐射强度以控制电磁抑制单元产生与无线通信装置在通信中产生的电磁辐射磁场方向相反的磁场,以降低该无线通信装置在通信中产生的电磁辐射。
相较于现有技术,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可通过电磁感测模块感测无线通信装置的电磁辐射强度,并通过控制单元控制电磁抑制单元产生与无线通信装置磁场方向相反的磁场,以此有效地降低无线通信装置的电磁辐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无线通信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的功能模块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磁抑制单元装设于无线通信装置的电路板的立体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无线通信装置 100
电磁感测模块 10
检测单元 20
控制单元 30
报警模块 40
电磁抑制单元 50
电路板 80
射频绕线 90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发明公开一种可检测并降低电磁辐射的无线通信装置100。该无线通信装置100包括一电磁感测模块10、一检测单元20、一控制单元30、一报警模块40及一电磁抑制单元50。
该电磁感测模块10可用于检测无线通信装置100的电磁辐射状况。在本实施例中,该电磁感测模块10为一强磁性金属薄膜磁敏电阻,在磁场作用下,该磁敏电阻的长度及截面积均会变化,进而改变该磁敏电阻的电阻值。当该电磁感测模块10的电阻值发生变化时,其所在电路经分压后的电压值将随之变化。
该检测单元20电性连接于电磁感测模块10和控制单元3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该检测单元20具有模拟/数字(analog-to-digital,A/D)转换功能。该检测单元20用于检测电磁感测模块10所在电路的电压变化,将检测到的电压变化经A/D转换后形成对应的数字信号,并将该数字信号传送到控制单元30。
该控制单元30可为无线通信装置100现有的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等数据处理单元,其与报警模块40及电磁抑制单元50电性连接。该控制单元30预设一可以确保对人体安全的电磁辐射强度阈值。该控制单元30用于通过计算检测单元20传送的数字信号的信息,得出相应的电磁辐射强度,并将该电磁辐射强度与预设的电磁辐射强度阈值相比较,进而根据比较结果判断该无线通信装置100的电磁辐射对人体是否安全。当控制单元30测得的电磁辐射强度不高于预设的电磁辐射强度阈值时,控制单元30不作响应,表明无线通信装置100的电磁辐射处于对人体安全的范围内。当控制单元30测得的电磁辐射强度高于预设的电磁辐射强度阈值时,控制单元30判断此时无线通信装置100的电磁辐射对人体可能产生危害,并通过程序控制启动报警模块40和电磁抑制单元50,以提醒使用者注意电磁辐射,同时降低无线通信装置100所产生的电磁辐射。
本实施例中,报警模块40可为一声光报警器,其可通过发声或灯光闪烁等方式提醒使用者注意电磁辐射危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61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