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动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35814.8 | 申请日: | 201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05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傅开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傅开辉 |
主分类号: | H02N11/00 | 分类号: | H02N11/00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8 | 代理人: | 丁秀丽 |
地址: | 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鼓***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永磁体材料的同级相斥原理作为动力来源的磁动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动机,都属于有源式(即外来电源驱动的)电动机,它的构造基本上是电机的定子内壁嵌入一至两块左右(或以上)的方形或弧型磁铁,而电动机的内转子主要采用以铜线材料缠绕的线圈并外接正负电源使线圈产生强磁来驱动内转子转动的技术应用模式。
而磁动机的技术背景是参考磁铁的同级相斥原理并在传统的电动机内部进行的一项技术改造。它是将传统的电动机定子的内壁和转子的外壁都改造成永磁磁体,永磁磁体都排列成“等规则长方条竖状斜式”的排列方式,而且定子和转子上的永磁磁体互为“不咬合的对角和不可90度对角排列”的新的设计技术方案。
由于传统的电动机是必须采用外来的电源输入到内转子的铜线圈使其产生电磁力来驱动电动机定子的内壁上磁铁互相做功的设计方式,而磁动机则是将这种传统的设计方式进行彻底的改进。它是利用磁铁的同级相斥原理,将电动机原有定子内壁的磁铁和内转子的铜线圈都改装成“等规则长方条竖状斜式排列”的排列方式和磁体材料。其中,改装后的定子内壁与内转子外壁的磁铁“等规则长方条竖状斜式排列”的排列方式、磁极相同且互为不咬合、不触碰的对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永磁体材料的同级相斥原理作为动力来源的磁动机。
它包括外定子和套设在外定子内圈的内转子,所述的外定子的内壁上设有若干第一永磁条,两两第一永磁条之间等距离围绕设置在外定子的内壁上;所述内转子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与第一永磁条一一对应的第二永磁条。
第一永磁条与第二永磁条对应的面与外定子内壁切线不平行,第二永磁条与第一永磁条对应的面与内转子外壁切线不平行,且第一永磁条与对应的第二永磁条所对应的面相互平行且磁极相同;第一永磁条和第二永磁条之间设有不接触的转动间隙。
本发明具有下述优点:它采用了磁铁的同级相斥原理,即定子上的磁铁排斥转子上的对应相同磁性的磁铁,使之向正或反方向运动,从而让内转子运转起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永磁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永磁条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外定子、2内转子,3第一永磁条,4第二永磁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它包括外定子1和套设在外定子内圈的内转子2,所述的外定子的内壁上设有若干第一永磁条3,两两第一永磁条之间等距离围绕设置在外定子的内壁上;所述的内转子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与第一永磁条一一对应的第二永磁条4;
第一永磁条与第二永磁条对应的面与外定子内壁切线不平行,第二永磁条与第一永磁条对应的面与内转子外壁切线不平行,且第一永磁条与对应的第二永磁条所对应的面相互平行且磁极相同;第一永磁条和第二永磁条之间设有不接触的转动间隙且不接触的转动间隙不宜过大。
所述第一永磁条和第二永磁条的形状为等规则长方条形状。
外定子和内转子除第一、第二永磁条材料以外的其它材料可以采用其他金属材料制成。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述第一永磁条和第二永磁条的横切面为矩形,第一永磁条设置在外定子内圈且与外定子切线成一定角度的倾斜,第二永磁条设置在内转子外圈且与内转子的外圈切线成一定角度的倾斜,第一永磁条和第二永磁条的倾斜角度相同,第一永磁条与对应的第二永磁条所对应的面相互平行且磁极相同,第一永磁条和第二永磁条之间设有不接触的转动间隙且不接触的转动间隙不宜过大。图中第一永磁条和第二永磁条向上的部分都为N极,反之,向下的部分为S极,如图所示,为4个连续的第一永磁条标号,分别为A、C、E、G,与标号第一永磁条最为接近的3个第二永磁条标号,分别为B、D、F。如图2状态显示,A、B之间的相互排斥力+C、D之间的相互排斥力+E、F之间的相互排斥力大于B、C之间的相互排斥力+D、E之间的相互排斥力+F、G之间的相互排斥力,从而保证内转子的运动。也即:标号为A的第一永磁条对标号为B的第二永磁条所做的功,在产生动(斥)能和惯性能的逆时针运动轨迹下能够使标号为B的第二永磁条移动至初始位置标号为D的第二永磁条的位置上,此时标号为C的第一永磁条对移动到此的标号为B的第二永磁条再继续做功,从而促使第二永磁条在惯性运动+斥力下,完成内转子的连续性、周而复始的运动。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第一永磁条和第二永磁条结构进行修改,所述第一永磁条和第二永磁条的横切面为梯形,第一永磁条设置在外定子内圈且与外定子内圈切线垂直,第二永磁条设置在内转子外圈且与内转子外圈切线垂直,第一永磁条与第二永磁条对应的一面与外定子内壁切线不平行,第二永磁条与第一永磁条对应的一面与内转子外壁切线不平行,第一永磁条与对应的第二永磁条对应的面相互平行且磁极相同,第一永磁条和第二永磁条之间设有不接触的转动间隙且不接触的转动间隙不宜过大。该转变同样能完成内转子的连续性、周而复始的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傅开辉,未经傅开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58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取暖热水机组
- 下一篇:具有自动调速功能的吸油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