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推拉式塑钢门窗密封件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35208.6 | 申请日: | 2010-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99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楚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楚涵 |
主分类号: | E06B7/16 | 分类号: | E06B7/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0 山东省烟***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推拉 塑钢 门窗 密封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窗设计和使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推拉式塑钢门窗的密封件。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广泛使用的推拉式塑钢门窗普遍存在着透风、进尘土的缺陷,而解决这方面问题的方案也很多,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3年3月26日授权公告的公告号为CN2541584Y、专利号为02214608.3、名称为“一种推拉式门窗密封件”的专利产品,非常完善地克服了塑钢推拉式门窗扇重合处侧面上、下端存在的透风、进尘土的缺陷,防风、防尘效果很好,该密封件对正在加工的门窗可以直接采用,已经安装的门窗还可以重新安装,应用前景非常广阔,该密封件的不足之处是,密封件安装在门窗扇的侧面上,安装前用电钻通过密封件上的固定孔在门窗扇的侧面上钻取固定孔时,密封件容易里外摆动,钻取的固定孔位置常常不准确,使密封件安装后的位置不正发生偏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安装时在门窗扇侧面上钻孔准确、安装后位置不发生偏斜的塑钢门窗密封件。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推拉式塑钢门窗密封件,它由一形状与门窗扇侧面相匹配的板体组成,板体的一横边上设有一“U”形缺口,板体边的侧面上设有固定密封条的“T”形凹槽,其特殊之处是板体反面的外边部位处设有一垂直于板体反面的定位凸台。
所述的定位凸台为两段且设置在板体反面的外边部的任意位置。
所述的定位凸台与板体反面的外边侧面不在同一平面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由于板体反面的外边部位处设有垂直于板体反面的定位凸台,密封件安装时,板体的反面与门窗扇的侧面接触,定位凸台恰好卡在门窗扇的外面与侧面交汇处的沟槽内,使板体不里外随意摆动,所以通过板体上的固定孔在门窗扇的侧面上的钻固定孔时就非常准确,密封件安装后就不再里外偏斜,位置端正。
附图说明
图1:原02214608.3专利密封件正视图
图2:设有定位凸台的塑钢窗密封件正视图
图3:设有定位凸台的塑钢窗密封件俯视图
图4:设有定位凸台的塑钢窗密封件左视图
图5:设有定位凸台的塑钢门密封件正视图
图6:设有定位凸台的塑钢门密封件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以塑钢推拉窗为实施对象而设计的密封件(参见附图2、附图3、附图4)。本实施例密封件,其形状为一匹配窗扇侧面的四边形板体,安装时板体的反面紧贴在窗扇的侧面上,在板体的一横边上设一“U”形缺口1,“U”形缺口1的偏向板体的外边7,外边7不与另一窗扇接触,里边4与另一窗扇接触,“U”形缺口1的深度与塑钢窗窗框上轨道的高度相匹配,“U”形缺口1的宽度与塑钢窗窗框上轨道的宽度相匹配,在“U”型缺口1内三边的侧面上,设有“T”形凹槽2,其中“T”形凹槽2可以直接设置在板体边的侧面上,也可以把边的侧面上设有“T”形凹槽2的小件,固定在板体上需要设置“T”形凹槽2的边的侧面上来完成“T”形凹槽2的设置,本实施例的优化方案是,在“U”型缺口1内两竖边的侧面上直接设有“T”形凹槽2,在“U”型缺口1内横边的侧面上固定一个小件5,小件5一边的侧面上设有“T”形凹槽2,在“U”型缺口1旁右横边的侧面上,固定一个三边的侧面上都带“T”形凹槽2的小件3,小件3的长度超过里边4的侧面,超过的长度与塑钢窗窗框上两轨道之间的距离相匹配,在里边4的侧面上直接设“T”形凹槽2,“T”形凹槽2内都固定有密封毛条,板体正面上设有两个螺丝固定孔6。
本实施例密封件,在板体反面的外边7的部位处设有一垂直于板体反面的定位凸台8,定位凸台8与板体反面的外边7的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定位凸台8与塑钢窗窗扇外面与侧面交汇处形成的勾槽相匹配,凸台8的长度与外边7的高度相同,本密封件的优点是,安装密封件时,板体的反面与窗扇的侧面接触,定位凸台8恰好卡在窗扇的外面与侧面交汇处的沟槽内,使板体不里外随意摆动,所以通过板体上的固定孔6在窗扇的侧面上的钻固定孔时就非常准确,密封件安装后就不再里外偏斜,位置端正。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楚涵,未经王楚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52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两轮摩托车用发动机控制装置
- 下一篇:电源钳位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