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门窗密封件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35207.1 | 申请日: | 2010-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9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楚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楚涵 |
主分类号: | E06B7/16 | 分类号: | E06B7/16;E06B3/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0 山东省烟***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门窗 密封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窗的设计和使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推拉式门窗的密封件。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广泛使用的推拉式铝合金、塑钢门窗普遍存在着透风、进尘土的缺陷,而解决这方面问题的方案也很多,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3年3月26日授权公告的公告号为CN2541584Y、专利号为02214608.3、名称为“一种推拉式门窗密封件”的专利产品,非常完善地克服了推拉式门窗扇重合处侧面上、下端存在的透风、进尘土的缺陷,防风、防尘效果很好,由于在密封件板体上设有一固定孔,所以省略了现场钻孔的麻烦,使密封件安装很方便,该密封件对正在加工的门窗可以直接采用,已经安装的门窗还可以重新安装,应用前景非常广阔,该密封件的不足之处一是板体的正反面上围绕固定孔没有设容纳螺丝帽的凹窝,造成固定密封件螺丝的螺丝帽暴露在密封件薄板的表面上,留下划伤手的隐患,二是门窗扇上固定密封件的部位处原有一个螺丝,该螺丝的螺丝帽暴露在门窗扇侧面上,会将密封件垫起影响安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固定密封件螺丝的螺丝帽沉在密封件板体上的凹窝内、凹窝同时能包容原有螺丝帽的门窗密封件。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新型门窗密封件,它由一形状与推拉式门窗扇侧面匹配的板体组成,板体边的侧面上设有固定密封条的凹槽,板体上设有固定孔,其特殊之处是固定孔两端的板面上围绕着固定孔都设有包容螺丝帽的凹窝。
所述的固定孔为长条形。
所述的固定孔为圆形
所述的凹窝为直台形。
所述的凹窝为锥台形。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由于推拉式门窗分为里扇在左和里扇在右两种结构的门窗,将密封件固定在里扇在左的门窗扇上时螺丝帽压住的板面,与将密封件固定在里扇在右的门窗扇上时螺丝帽压住的板面是相反的,所以在密封件板体的两板面上围绕着固定孔都设有包容螺丝帽的凹窝后。其优点:一是密封件通用性好,即无论密封件板体的那个面紧贴门窗扇的侧面,用螺丝固定密封件后,螺丝帽都可以沉在固定孔一端周围的凹窝内,不会突出在密封件板体的表面上,消除了划伤手的隐患而且美观,二是门窗扇上安装密封件的部位处原有暴露在外的螺丝帽可被长条形固定孔周围的凹窝同时包容,使密封件安装时不受原有螺丝帽的影响,三是长条形固定孔便于密封件位置的上下调整,使密封件安装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原02214608.3号专利密封件正视图
图2:形铝合金窗密封件正视图
图3:双面锥台形凹窝的长条形固定孔剖视图
图4:铝合金门密封件正视图
图5:双面直台形凹窝的长条形固定孔剖视图
图6:塑钢窗密封件正视图
图7:双面直台形凹窝的圆形固定孔剖视图
图8:塑钢门密封件正视图
图9:锥台形和直台形凹窝组合的圆形固定孔剖视图
具体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以铝合金推拉窗为实施对象而设计的密封件(参见附图2、附图3)。铝合金推拉窗密封件,其形状为与铝合金推拉窗窗扇侧面相匹配的板体,板体的两面分别标记为板面A和板面B,在板体边的侧面上根据需要设有固定密封条的“T”形凹槽2,其中“T”形凹槽2可以直接设置在板体边的侧面上,也可以把边的侧面上设有“T”形凹槽2的小件,固定在需要设置“T”形凹槽2的边的侧面上来完成“T”形凹槽2的设置,本实施例中“T”形凹槽2设置的优化方案是,在形板体一端横边的侧面上固定一个一边的侧面上带有“T”形凹槽2的小件1,在里边3的侧面上直接设置“T”形凹槽2,在另一短横边的侧面上固定一个一边的侧面上带有“T”形凹槽2的小件4,在里边5的侧面上直接设有“T”形凹槽2,在外边7的侧面上直接设置“T”形凹槽2,“T”形凹槽2内都固定有密封条。
本实施例密封件,板体上设一长条形固定孔8,固定孔8一端的板面A围绕着长条形固定孔8设有锥台形凹窝9,固定孔8另一端的板面B上围绕着长条形固定孔8也设有锥台形凹窝9,锥台形凹窝9与固定密封件的平头螺丝的螺丝帽相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楚涵,未经王楚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52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农村雷电灾害的分析及防御措施
- 下一篇:用于生产容器衬套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