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锈钢冷轧板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34477.0 | 申请日: | 2010-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56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梁伟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福斯特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1/34 | 分类号: | C25D11/3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志强 |
地址: | 529000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锈钢 冷轧 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板材的处理工艺,特别涉及一种不锈钢冷轧板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不锈钢冷轧板中由于生产过程不进行加热,所以不存在热轧常出现的麻点和氧化铁皮等缺陷,表面质量好、光洁度高。而且冷轧产品的尺寸精度高,产品的性能和组织能满足一些特殊的使用要求,如电磁性能、深冲性能等。
冷轧板带用途很广,如汽车制造、电气产品、机车车辆、航空、精密仪表、食品罐头等。
中国目前是全球不锈钢最大的消费国及生产国,根据经贸委中国不锈钢市场网的统计数字,中国目前自己生产的不锈钢冷轧不锈钢板已经占到国内总需求的80%以上,有相当一部分出口世界各地,包括美国欧盟等。
冷轧板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其所使用的冷轧工艺和冷轧设备。如日本、德国的冷轧系统生产的冷轧板,质量较常规冷轧系统要好,但是投资同样巨大,可能需要数十亿美元。这种巨大的投资使得国内不可能大规模的引进这些先进的生产线。而国内的中小冷轧企业,其冷轧工艺普遍较为落后,生产的不锈钢冷轧板基本只是轧薄,而未有或极少有深加工。这种工艺生产出来的不锈钢冷轧板,板面颜色不均,防腐力弱,此外,板面也较为粗糙,附加值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锈钢冷轧板的处理工艺。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不锈钢冷轧板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 清除不锈钢冷轧板上的污物;
2) 将洁净的不锈钢冷轧板放入含有柠檬酸的电解钝化液中,以不锈钢冷轧板为阳极,通以6~12V的直流脉冲电,在不锈钢冷轧板上形成氧化物保护膜;
3) 将形成有氧化物保护膜的不锈钢冷轧板放入钝化封闭液中浸泡,钝化封闭液含有质量百分含量为3~5%的葡萄糖酸碱金属盐、3~5%的糠酸碱金属盐,使用山梨酸碱金属盐调节钝化封闭液的pH至7.5~8;
4) 将封闭钝化的不锈钢冷轧板清洗,干燥后得到成品。
经过本发明工艺处理的不锈钢冷轧板,板面平整,颜色均匀,表观质量大幅提高,实验结果表明,处理前不锈钢冷轧板的平均表面粗糙度为0.83μm,处理后的平均表面粗糙度为0.08μm。
与此同时,经过本发明工艺的处理,面板的防腐性能也有很大的提高,较未处理前提高了2~3个等级。以201型不锈钢冷轧板为例,中性盐雾试验表明,本发明工艺处理的不锈钢冷轧板,防锈蚀能力超过200小时;未经过本工艺处理的不锈钢,不到24小时,不锈钢表面就会产生锈点。
本发明工艺的处理成本低,以将一吨1mm的不锈钢冷轧粗板处理成2B板面为例,成本仅20元左右。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不锈钢冷轧板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 清除不锈钢冷轧板上的污物;
2) 将洁净的不锈钢冷轧板放入含有柠檬酸的电解钝化液中,以不锈钢冷轧板为阳极,通以6~12V的直流脉冲电,在不锈钢冷轧板上形成氧化物保护膜;
3) 将形成有氧化物保护膜的不锈钢冷轧板放入钝化封闭液中浸泡,钝化封闭液含有质量百分含量为3~5%的葡萄糖酸碱金属盐、3~5%的糠酸碱金属盐,使用山梨酸碱金属盐调节钝化封闭液的pH至7.5~8;
4) 将封闭钝化的不锈钢冷轧板清洗,干燥后得到成品。
电解钝化时,阴极可以是铅、铂、钛等惰性金属。通过电解钝化,在不锈钢表面产生微观整平效应,从而达到抛光整平的目的。在电解过程中,不锈钢表面微量溶解,并被电解产生的氧气氧化,形成氧化物保护膜。电解钝化的反应机理如下:
阳极(不锈钢)反应:
Fe-2e ——→Fe2+
Ni-2e ——→Ni2+
Mn-2e ——→Mn2+
4OH--4e ——→2H2O+O2↑
在阳极表面,反应物接着发生如下反应:
O2+2Fe2+ ——→2FeO
O2+2Ni2+ ——→2NiO
阴极(惰性金属)反应:
2H+2e ——→H2↑
Fe2+ +2e ——→Fe↓
Ni2++2e ——→Ni↓
Mn2++2e ——→M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福斯特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福斯特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44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