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富马酸合成聚天冬氨酸的新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34371.0 | 申请日: | 2010-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71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李立仁;赵厚发;徐宾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科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9/10 | 分类号: | C08G69/10;C12P13/20;C12R1/19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30 | 代理人: | 张亚军;夏新 |
地址: | 235025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富马酸 合成 天冬氨酸 新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富马酸和NH3为原料,发酵法制得L-天冬氨酸,用粗制品L-天冬氨酸,盘式连续反应聚合成聚天冬氨酸大型生产技术。
背景技术
聚天冬氨酸是一种聚合氨基酸,人工合成多肽,一种可溶性高分子,无毒无污染,可生物降解的环境友好型产品,其用途十分广泛,大量应用植物营养及工业分散剂、水处理剂、农药、绿色生态助剂等。
众所周知,以L-天冬氨酸为原料合成聚天冬酸方法大都采用间歇式缩聚法,缩聚时间长,热效率低,产品粉化,产品装卸污染工作环境,生产规模小,成本高,难以大型化生产。
本发明基于上述技术背景,提出一种新的聚天冬氨酸合成方法,能够实现聚天冬氨酸生产的大型化、经济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富马酸合成聚天冬氨酸的新方法,以实现聚天冬氨酸生产的大型化、经济化。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方案予以实现:
提供一种利用富马酸合成聚天冬氨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富马酸和氨为原料,以大肠杆菌为催化剂发酵合成L-天冬氨酸,其中富马酸和氨的摩尔比为1:1;大肠杆菌的用量为原料总重量的3~5‰;发酵温度为36~40℃,发酵温度为24小时;
2)以步骤1)制得的粗制未曾脱色的L-天冬氨酸为原料,在180~250℃下经连续缩聚反应10~60分钟,合成聚天冬氨酸。
步骤2)所述的连续缩聚反应温度优选220~240℃;所述的连续缩聚反应时间优选20~40分钟。
步骤2)所述的连续缩聚反应的温度优选利用热油加热达到;所述热油最高加热温度为320℃。
在所述的连续缩聚反应中,还可以向反应器中通入惰性气体进行保护;所述的惰性气体优选N2。
所述步骤1)制得的粗制未脱色的L-天冬氨酸的规格如下:
含量为 98%
干燥失重 0.40%
Pb ≤0.001%
As ≤0.001%
通过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合成的聚天冬氨酸,产品含量为40%,粘均分子量在3000~8000之间,β-蛋白质含量在70%左右,通过调节反应温度和停留时间可以合成不同粘均分子量的产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聚天冬氨酸的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以粗制未脱色的L-天冬氨酸为原料,直接应用于连续缩聚反应合成聚天冬氨酸,不仅节约了生产程序、可操作性强,而且可以实现大型化生产;另外,制得的产品颜色浅,缩聚过程不使用其他原料,副产物除水蒸气外,夹带少量粉尘,用除尘器捕集,整个生产过程无污染。
本发明合成的聚天冬氨酸,分子结构有肽键,端基有-NH2(氨基)和-COOH(羧基)大量存在,产品的酸碱度可视不同使用对象进行调节,产品应用范围广泛,性价比高,特别适合应用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肥料增效剂,农药绿色助剂。产品生物降解率28天≥65%,LD50≥6000mg/Kg·bw,达到了欧盟标准,属于优级指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使用如下方法制备聚天冬氨酸:
1)以富马酸和氨为原料,以大肠杆菌为催化剂发酵合成L-天冬氨酸,其中富马酸和氨的摩尔比为1:1;大肠杆菌的用量为原料总重量的3‰;发酵温度为36℃,发酵温度为24小时;
2)以步骤1)制得的粗制未曾脱色的L-天冬氨酸为原料,用螺旋加料器、每分钟向连续缩合反应器中加入15公斤所述粗制未脱色的L-天冬氨酸,在230℃±2℃下经连续缩聚反应30分钟,期间反应器充N2保护,每小时得到625公斤无水聚天冬氨酸,副产水蒸气排除,产品粘均分子量为7000,与现有技术中,使用经过精制并脱色的商品L-天冬氨酸为原料相比,成本降低20%。
实施例2
使用如下方法制备聚天冬氨酸:
1)以富马酸和氨为原料,以大肠杆菌为催化剂发酵合成L-天冬氨酸,其中富马酸和氨的摩尔比为1:1;大肠杆菌的用量为原料总重量的3‰;发酵温度为38℃,发酵温度为24小时;
2)以步骤1)制得的粗制未曾脱色的L-天冬氨酸为原料,用螺旋加料器、每分钟向连续缩合反应器中加入15公斤所述粗制未脱色的L-天冬氨酸,在240℃±2℃下经连续缩聚反应40分钟,期间反应器充N2保护,每小时得到610公斤无水聚天冬氨酸,副产水蒸气排除,产品粘均分子量为85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科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科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43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