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流体颗粒物聚并的装置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32274.8 | 申请日: | 2010-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7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伟 |
主分类号: | B01D51/02 | 分类号: | B01D51/02;B03C3/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赵镇勇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流体 颗粒 装置 方法 | ||
1.一种混合流体颗粒物聚并的装置,包括气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管道中通过至少一个子通道隔板纵向隔成多个子通道,每个子通道内分别设有聚并器,所述聚并器包括设置在所述子通道内的方框架,所述方框架上固定有多个Z字型叶片,所述多个Z字型叶片沿所述子通道纵向布置;
所述Z字型叶片包括沿纵向折成Z字型的板,Z字型的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齿,所述Z字型叶片横向布置在所述子通道内,其一侧的齿朝向所述子通道内气流来的方向,另一侧的齿背向所述子通道内气流来的方向;
所述子通道隔板为电极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流体颗粒物聚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管道中通过多个子通道隔板纵向隔成多个子通道,所述多个子通道隔板平行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流体颗粒物聚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通道隔板为实心板或开有通孔的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流体颗粒物聚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Z字型叶片的Z字形折叠角大于或等于9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流体颗粒物聚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Z字型叶片的齿的形状为矩形、梯形、半球形、阶梯型或三角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流体颗粒物聚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通道的宽度为Hw,所述Z字型叶片的叶身沿气流方向的长度为Lv,垂直于气流的方向上的宽度为Wv,相邻两个Z字型叶片沿气流方向的间隔为Vs,Z字型叶片的齿深为Sa,齿间距为Jp;
Vs≥Lv;Vs=0.5Wv~8Wv;Lv=0.5Wv~0.8Wv;Hw=(2.5~25)Wv;Sa=0.25Wv~2Wv;Hw=100mm~750m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混合流体颗粒物聚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并器朝向所述子通道内气流来的方向的一侧设有扰流装置。
8.一种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混合流体颗粒物聚并的装置实现混合流体颗粒物聚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首先,将流体分成多个亚流体;
之后,在所述亚流体上游的大尺度湍流之后,创造多个小尺度湍流区域,使得每个亚流体通过其各自的小尺度湍流区,以服从小尺度湍流的运动。
9.一种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合流体颗粒物聚并的装置实现混合流体颗粒物聚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首先,将流体分成多个亚流体;
然后,在所述亚流体的上游主动生成大尺度湍流;
之后,在所述亚流体上游的大尺度湍流之后,创造多个小尺度湍流区域,使得每个亚流体通过其各自的小尺度湍流区,以服从小尺度湍流的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伟,未经刘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227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