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辐射场移动式视频监控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29084.0 | 申请日: | 2010-03-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22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 发明(设计)人: | 杨斌;唐卫东;姜乃雨;王斌;李哲;徐涛;贾福洲;王崇林;曹文玺;张戈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技术物理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H04N5/23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192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辐射 移动式 视频 监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视频监控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辐射场内的移动式视频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核辐射具有极高的危险性,因此对辐射装置运行情况的监视、报警和快速响应事件是相当重要的。近年从钴源辐照设施发生的事故来看,多数是由于卡源而引起的。目前国内钴源辐照设施的辐照室内大多没有安装监控系统,一旦发生卡源事件,内部详情无法确切得知,对事件的处理造成很大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已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简单实用,易于维护,适用于辐照设施中的电视监控系统,以确保辐照设施的安全运行或应急工作的高效可靠。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辐照装置监控系统,包括:移动导轨;摄像系统;监控装置位移系统;引线及辅助系统。
所述移动导轨,采用悬挂链系统。该链条行驶在型轨道中可实现上升下降及左右旋转。
所述摄像系统,采用普通摄像系统,自带辅助白炽灯光源,摄像机整体悬挂于悬挂链之下,本摄像系统有两种模块,一种为云台采像系统,另一种为单路旋转采集系统。
所述云台采像系统为首次定位系统。当卡源事故发生时云台采像系统利用其良好的调节性,充当侦察兵的作用,确定最佳取像位置及取像角度及焦距。确定参数后云台“驶出”辐照室,云台系统便可撤下。
所述单路旋转采集系统,结构类似于倒置的天文望远镜。摄像头底座可做360度旋,摄像头支架可做180度旋转。摄像机包裹于铅屏蔽外壳,外壳除尾端有气密封性好的接插端口外,整体密实。摄相机连接线为普通线缆。摄像头前端为铅玻璃。为了提高强度,铅屏蔽壳外可包裹不锈钢外壳。
所述监控装置位移依靠辐照室外牵引电机驱动链条实现,为了实现摄像系统的“驶进”和“驶出”,该系统有逆时针和顺时针两种旋转模式。为了防止事故时辐照室断电影响本系统使用,故本系统采用双动力电源,一为普通工业电源,另外预留电源接口,预备UPS或其他外接电源。
所述引线及辅助系统,动力引线及监控线缆简单集束后通过本系统传动至辐照室。线缆集束后,每隔20cm-60cm缠绕出固定圈一个,此固定圈相对线缆位置固定。线缆上固定圈可轻松放入下方安放挂线器,并可手动取出。当装置使用时,摄像系统缓缓驶入辐照室时,利用人工逐个将事先集束好并制作好限位小圈的线缆挂于挂钩之上,同时利用限位小圈使线缆位置相对铰链固定。当摄像系统“驶出”辐照室时,再逐个摘下线缆及限位小圈。在此过程中,另外安排人员控制驱动电机及收放冗余长度的线缆。为保证悬挂线缆的人员安全,驱动装置可随时停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安装有辐照装置监控系统,可电视监控辐照装置的升降源操作、倒源操作和故障处理操作,实现可视操作,减少事故发生。系统安装维护方便,运行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移动导轨布置示意图;
图2是单路旋转采像系统结构图;
图3是线缆结构图;
图4是线缆悬挂图
图中:
1.视频监控行进路线 2.原有设备路线
3.屏蔽墙 4.放射源
5.摄像机电源线 6.摄像机信号线
7.云台控制线 8.照明电源线
9.线缆包附带 10.由包附带预留出的线缆固定圈
11.悬挂输送系统导轨 12.悬挂输送系统悬挂钩
13.摄像机悬挂接口法兰 14.悬挂云台
15.集束电缆限位小圈 16.挂钩
17.传输线缆专用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的描述本发明的说明性、非限制性实施例,对根据本发明的辐射场移动式视频监控系统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导轨布置如图1所示,该导轨长度大约120米(含迷宫外传动装置链条),辐照室内约50米。采用已悬挂传输系统悬挂视频监控系统进出辐照室。链条行驶在型轨道中可实现上升下降及左右旋转。摄像系统自带辅助白炽灯光源,摄像机整体悬挂于悬挂链之下。摄像系统有两种模块,一种为云台采像系统,另一种为单路旋转采集系统。
云台采像系统为首次定位系统。当卡源事故发生时云台采像系统利用其良好的调节性,充当侦察兵的作用,争取在1个小时内确定最佳取像位置及取像角度及焦距。确定参数后云台“驶出”辐照室,云台系统便可撤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技术物理研究所,未经天津市技术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90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玻璃、光学元件以及预成形品
- 下一篇:双面抛光半导体晶片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