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整耳模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28749.6 | 申请日: | 201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0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陈义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义忠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B21D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胡根良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长兴县经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整耳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电池辅助加工模具,尤其是一种在蓄电池生产中,用于 整理蓄电池极群组的自动整耳模。
背景技术
目前生产蓄电池的过程中,通常使用整装夹具将正、负极板夹装为若干个 蓄电池极群组。但在夹装过程中,各片极板的极耳排列是参差不齐的,传统的 整理极耳的方法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极群组的正、负极耳间放置一根与标准 极耳间距相当的铁条01,然后操作工人手持铁片02敲击极耳的外侧,使正、负 极耳向铁条靠拢,最后取出铁条,这时的极群组两排极耳就十分整齐了,虽达 到了预期的效果,但这种方法效率低,人工消耗大,而且在敲击过程中很容易 损伤极耳,从而影响到产品质量。在专利号为“200420054262.8”,名称为“用 于整理极群组极耳的整理器”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整理极耳的装置,包括本体, 本体上设有与极耳相配的楔形整理槽,整理槽之间为与极耳间距相当的定位条, 使用时将本体覆盖于极群组上,整理槽对准极耳并敲击本体,利用楔形结构使 极耳向整理槽的轴向中线靠拢达到整理的目的,该方案虽然提高了整耳效率, 但整理槽的楔形面与极耳侧边呈倾斜状态,在整耳过程中,操作工人对本体的 敲击力会对极耳产生两个方向上的作用力,其中只有垂直于极耳侧边的作用力 是有效的,整理槽及定位条又为固定结构,造成人工的敲击力不能被完全利用, 整耳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自动整耳模,在不损伤极耳的前提下 实现极耳快速整理,效率高,整理效果好。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整耳模,其特征在于: 包括模座、整形机构及设于整形机构上方的推板机构,整形机构与推板机构通 过弹性机构连接,所述整形机构内排布有可横向移动的整形槽,所述推板机构 通过弹性机构推动整形机构运动使产品极耳进入整形槽,推板机构下行时作用 于整形机构使整形槽横向收缩实现极耳整理;所述的整形机构是由多个整形单 体通过固定条与销轴串接成的栅栏状结构,整形单体包括固定卡条以及设在固 定卡条两侧的活动卡条,所述的整形槽为活动卡条与固定卡条之间预留的间隙, 固定卡条的两端连接所述的固定条,所述销轴串接设于固定卡条两侧的活动卡 条,所述推板机构推动活动卡条在销轴上滑动实现整形槽横向收缩;所述推板 机构包括压板,压板底面固接有与活动卡条对应的推板,所述推板底部呈V形, 活动卡条背离整形槽的一侧面为与推板底部配合的斜面,推板机构下行时通过 推板底部推动斜面使固定卡条两侧的活动卡条向固定卡条靠拢实现整形槽的横 向收缩;所述的弹性机构包括活络穿装在压板上的螺栓及套置在螺栓上复位弹 簧,所述螺栓底部与固定卡条固接,所述复位弹簧夹装在压板底面与固定卡条 上端面之间实现推板机构与整形机构的弹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卡条与活动卡条之间的销轴上还套有压簧,所述压簧 的两端分别弹性抵接在固定卡条与活动卡条的一侧面上。整耳后,活动卡条通 过压簧自动复位。
进一步的,所述模座由顶板、底板、侧立板与后立板连接构成,所述顶板 上安装有驱动推板机构的气缸,所述底板与整形机构间为产品进料区,所述侧 立板与后立板之间呈直角结构供产品夹具顶靠。
进一步的,所述的顶板上还设有带法兰的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内活络 穿装一圆轴,所述圆轴底部与压板连接。圆轴与气缸使压板得到两点定位,压 板只能上下滑行而不会随意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后立板或侧立板的底部设有感应探头,所述气缸上安装有 接收感应探头感应信号的接收装置,所述接收装置控制气缸的运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整形机构是通过活动卡条与固定卡条间整形 槽的收缩来实现整耳,推板机构产生的推力通过推板与活动卡条间斜面的配合 运动完全转换为与极耳侧边垂直的作用力,从而在不损伤极耳的前提下实现了 极耳的快速整理,工作效率高,整理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传统整耳方法的操作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图3的前视图;
图4为本发明推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整形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整形机构与推板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义忠,未经陈义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87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前纵梁与前地板纵梁的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改良型婴儿车同步刹车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