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并网型风光联合发电系统及其发电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25769.8 | 申请日: | 2010-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1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吴佳梁;叶坚强;王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兆岭;逯长明 |
地址: | 1022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并网 风光 联合 发电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电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并网型风光联合发电系统。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并网型风光联合发电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范围内能源危机的爆发,风力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从而带动了风力发电系统和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发展。
发电系统一般分为离网型系统和并网型系统。离网型系统与电网不相关联,独立运行,发电功率较小,主要用于偏远地区、海岛等电网不能辐射到的地方供电使用,应用范围较为有限。并网型系统的发电机产生电能后,通过并网设备将电能并入电网,并通过电网向大网用户供电。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单一利用风力发电系统或者利用太阳能的光伏发电系统存在电力供应不足或者不平衡等缺点,而两种发电系统共同使用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上述缺点,因此,将风力发电与光伏发电技术相结合的风光联合发电系统便应运而生了。
由于大型电网的用户量较大,对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较高,而风力资源和光照资源均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等特点,使得上述风光联合发电系统无法大规模地应用于并网型的发电系统中,限制了风光联合发电系统的应用范围。即使将风光联合发电系统应用于并网型系统中,由于风力资源和光照资源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等特点,会影响电网的稳定性,降低电网的供电质量。
因此,如何提高并网型风光联合发电系统的供电稳定性,从而降低其对电网稳定性的不良影响,保证电网供电质量,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须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并网型风光联合发电系统,其具有较高的供电稳定性,从而保证了电网的供电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并网型风光联合发电系统,包括分别连入电网的风力发电机组、太阳能光伏方阵;还包括:
检测装置,用于实时检测所述风力发电机组和所述太阳能光伏方阵的输出功率,并转换为功率信号;
蓄电装置,用于可选择地将所述风力发电机组和所述太阳能光伏方阵产生的电能储存或者释放;
总控装置,用于接收所述功率信号,并控制所述蓄电装置储存或者释放电能;
当所述风力发电机组和所述太阳能光伏方阵产生的输出功率之和大于预定功率的波动范围的最大值时,所述总控装置控制所述蓄电装置储存电能;当所述风力发电机组和所述太阳能光伏方阵产生的输出功率之和小于预定功率的波动范围的最小值时,所述总控装置控制所述蓄电装置释放电能。
优选地,还包括风机控制器;所述风机控制器在所述总控装置的控制下,通过控制所述风力发电机组输出电能的传输方向,控制所述蓄电装置可选择地储存电能。
优选地,还包括光伏阵列控制器;所述光伏阵列控制器在所述总控装置的控制下,通过控制所述太阳能光伏方阵输出电能的传输方向,控制所述蓄电装置可选择地储存电能。
优选地,所述蓄电装置为电化学储能装置。
优选地,还包括补充发电装置,当所述风力发电机组与所述太阳能光伏方阵产生的输出功率之和小于预定功率的波动范围的最小值时,所述总控装置控制所述补充发电装置发电。
优选地,所述补充发电装置为燃油发电机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并网型风光联合发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检测风力发电机组和太阳能光伏方阵的输出功率;
12)比较检测到的输出功率之和与预定功率的波动范围的关系;当所述输出功率之和大于预定功率的波动范围的最大值时,转向步骤13);当所述输出功率之和小于预定功率的波动范围的最小值时,转向步骤14)。
13)控制所述蓄电装置储存电能,并转向步骤11);
14)所述总控装置控制蓄电装置释放电能,并转向步骤11)。
进一步地,在上述步骤13)和步骤14)中,通过控制所述风力发电机组电能的传输方向,控制所述蓄电装置可选择地储存电能。
进一步地,在上述步骤13)和步骤14)中,通过控制所述太阳能光伏方阵电能的传输方向,控制所述蓄电装置可选择地储存电能。
进一步地,在步骤14)中,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41)控制补充发电装置发电。
进一步地,所述补充发电装置可为重油发电机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三一电气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57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充电器
- 下一篇:单相双极气体绝缘开关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