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适应行人广告牌系统及相关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24346.4 | 申请日: | 2010-0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97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 发明(设计)人: | 詹森·泰勒·格里芬;雪莉·李·洛林·斯科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F9/00 | 分类号: | G09F9/00;G09G5/00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王新华 |
| 地址: | 加拿大安大*** | 国省代码: | 加拿大;CA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适应 行人 广告牌 系统 相关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传播媒体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广告牌系统及相关方法。
背景技术
广告牌通常沿路边设置,或设置在以行人交通为主的公共区域。传统 的广告牌包括印刷在柔性PVC乙烯板(或在有些情况下的再生塑料)上的 信息或图像,其展开在广告结构的表面上。一些小的广告牌经常被称为“海 报”。海报陈列品可以包括粘贴在一起的一系列印刷纸板,或单个乙烯板 陈列品。
由于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的发展,最近一些年来,更精巧形式的电子广 告牌已经变得普及。一个实例是数字广告牌,其使用光学发射二极管 (LED)或相似的技术显示动态信息或广告。例如,数字广告牌允许静态 广告顺序旋转,且能使信息或广告移动、翻卷、消失等,甚至能演示视频 图像。广告牌的另一先进的形式是全息广告牌。
发展了不同的方法以具有通过该电子广告牌提供的其它功能的优势。 此实例公开在美国专利出版物第2007/0257816号上,且目的是确定动态路 边广告牌的更新速度。更具体地,可以获得交通流信息,且根据交通流信 息确定动态广告牌的更新速度。
虽然此系统具有某些优点,但在不同的应用中,其它的功能可能更理 想。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在较快的经过的车辆交通的周期期间显示的一个示例实施 例的自适应路边广告牌系统的示意性方块图;
图2是具有根据较快的经过的车辆交通在其上显示的通告的图1的系 统的路边显示器的前视图;
图3是在较慢的经过的车辆交通的周期期间显示的图1的自适应路边 广告牌系统的示意性方块图;
图4是具有根据较慢的经过的车辆交通在其上显示的通告的图3的系 统的路边显示器的前视图;
图5是显示经过的车辆交通速度信息收集技术的图1的系统的示意性 方块图;
图6是图解示出用于显示根据示例实施例在用于经过的车辆交通的路 边显示器上显示通告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在较低密度经过的行人交通的周期期间显示的一个示例实 施例的自适应行人广告牌系统的示意性方块图;
图8是具有根据较低密度经过的行人交通在其上显示的通告的图7的 系统的行人显示器的前视图;
图9是在较高密度经过的行人交通的周期期间示出的图7的系统的自 适应人行广告牌系统的示意性方块图;
图10是具有根据较高密度经过的行人交通在其上显示的通告的图9的 系统的行人显示器的前视图;
图11是显示经过的行人交通密度信息收集技术的图7的系统的示意性 方块图;
图12图解示出用于根据示例实施例经过的行人交通的行人显示器上 显示通告的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13是根据示例实施例,图解示出可以用于确定车辆交通速度或密 度、或经过的行人交通密度的移动无线通讯装置的示例部件的简化方块 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参照相应的附图进行说明,其中显示了各种实施例。然而,也 可以使用不同的实施例,因此,本说明不局限于在此说明的实施例。此外, 这些实施例设置为使得此公开将是完全的和彻底的。在全文中,同样的附 图标记表示同样的元件,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主附图标记表示相似的元件 或步骤。
总体地说,在此公开了自适应行人广告牌系统,其可以包括用于经过 的行人交通的显示器、以及用于储存具有不同视觉特征细节等级的多个通 告的存储器。系统可以进一步包括被构成为与显示器和存储器合作的控制 器,以确定经过的行人交通密度,并根据经过的行人交通的密度从存储器 中选择通告,使得用于较高密度经过的行人交通的通告具有较低的视觉特 征细节等级,且使得用于较低密度经过的行人交通的通告具有较高的视觉 特征细节等级,并在显示器上显示选择的通告。
更具体地,不同的视觉特征细节等级可以基于文字数字字符的不同密 度。不同的视觉特征细节等级还可以基于文字数字字符的不同尺寸,或不 同的图像细节等级、或基于文字数字字符的不同尺寸和不同的图像细节等 级。此外,控制器可以进一步与显示器合作,以根据经过的行人交通的密 度改变通告的相对位置。作为实例,通告可以包括视频图像或静止图像、 或两者皆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讯研究有限公司,未经捷讯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43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