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区域生态贮碳低排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22908.1 | 申请日: | 2010-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72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陈宇光;杨宗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鑫伟低碳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53/02 | 分类号: | C10B53/02;C10B53/00;C10B57/10;C05F11/02;C09K17/32;C09K10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翁霁明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区域 生态 贮碳低排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用于形成区域生态、贮碳、低排系统的技术,属于环保、低碳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生态区域是指区域内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明有序。生态区域覆盖了人类生活生产的全部领域。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人类更重视打造优美的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倡导绿色消费,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近年来,已有很多技术应用于生态区域的建设,例如生态建筑技术、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应用,区域绿化及垃圾处理技术等,但这类单一技术的应用都不能有效解决区域内整体生态良性循环达到区域生态环境负碳排放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改善区域碳循环,形成良性的区域生态循环,以达到区域负碳排放效果的用于区域生态贮碳低排系统。该系统包括:A、生物质的收集和预处理,所述的生物质为含高木质素和纤维素的物质,生物质采集后经过加热干燥或自然干燥至水分含量低于40%,干燥后的生物质经切碎后使用,切碎长度不超过10cm;B、生物碳及生物能源的生产,将生物质投入到小型无烟碳化器或大型的生物炼碳设备在400-800℃温度下碳化,产生生物碳和可燃气体;C、生物碳及可燃气体的应用,所述的生物碳冷却后与其他肥料或单独施于区域内的林木、园林、农田中,或作为底肥埋施,或用作土壤改良剂达到固碳、贮碳的目的;所述的可燃气体直接用于区域内供能,或用于区域发电供民用,部分可燃气体循环用于生物碳生产中的初级加热及干燥系统。
所述的无烟碳化器由控温碳化室、生物碳收集室、生物能源反应室或非直接供热生物能源的可燃气体收集转化室构成;所述的生物质在400-800℃经无烟碳化器反应产生生物碳和可燃气体,每1吨生物质能生产250公斤生物碳及300-500公斤可燃气体。
所述的生物质是区域内任何含碳物质,包括但不限于生活垃圾、园林废物、林产品废物及农作物秸秆;生物质在400-800℃经无烟碳化器反应产生生物碳和可燃气体,每1吨生物质能生产250公斤生物碳及300-500公斤可燃气体。
所述的可燃气体为CO、CH4和H2,且可燃气体经转化后可用于发电及区域供能。
本发明利用区域内的高能植物或生物质废物,例如:树枝、树杆、垃圾等用无烟焦化技术产生生物能源及生物碳,生物能源可为区域供能,生物碳除用于区域供能外,还可以用作有机肥用于区域农业、园林绿化等,不但能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同时能固碳贮碳、改善区域碳循环,真正做到区域负碳排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生物碳制造生产,生物能源利用和负碳排放区域生态循环的建设工程包括以下组成:区域的定义:区域系指生活小区、技术经济开发区、村镇以及更大面积的区域;根据不同的区域定义生物质包括生活垃圾、树林及绿化残留物、植物秸秆、林业副产品等;生物质为含高木质素和纤维素的物质,生物质采集后需经过温度40-60℃的干燥或自然干燥至水分含量低于40%,干燥后的生物质经切碎后长度不超过10cm。
生物碳及生物能源的生产:将生物质投入到小型无烟碳化器或大型的生物炼碳设备中,在400-800℃温度下碳化;所述的无烟碳化器由控温碳化室,生物碳收集室,生物能源反应室或非直接供热生物能源(CO、CH4和H2)等可燃气体收集转化室构成,每1吨生物质能生产250公斤生物碳及300-500公斤可燃气体。
生物碳及可燃气体的应用:上述生产的生物碳冷却后可和其它肥料或单独施于区域内的林木、园林、农田中,最好的施用方法为作为底肥埋施,以达到区域贮碳固碳的目的,改善区域碳循环,真正形成区域负碳低排系统。本发明过程中产生的可燃气体可直接用于区域内供能,也可以用于区域发电供民用,部分可燃气体循环用于生物碳生产中的初级加热及干燥系统。
本发明通过上述系统工艺技术产生真正意义的区域低碳负排生态系统,区域中的生物质经由光合作用固定气态CO2产生,并利用生物碳间接加快光合作用。生物质经碳化技术产生生物碳,生物碳施入区域土壤中后能把碳有效地固定下来;碳在本系统中循环如下:生物碳——固态碳——区域能源(零排放)。
具体实施例:
A、生物质的收集和预处理:将区域内的生物质包括生活垃圾、树林及绿化残留物、植物秸秆、林业副产品等,经收集后自然干燥或在40-60℃烘干至含水量低于40%,剔除其中的非生物质,将其碎成长度不超过10cm的条状物或块状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鑫伟低碳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鑫伟低碳技术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29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