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信号传送系统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22337.1 | 申请日: | 2010-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84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林俊廷;江文智;陈智弘;祁甡;徐达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L27/26 | 分类号: | H04L27/26;G02F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号 传送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号传送系统及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信号传送系统及方法,其可充分使用数字模拟转换器的频宽,无需使用电混频器即可产生参考光载波,从而个别地调整光载波与信号的光功率比例,使得光功率使用效率达到最优化。
背景技术
目前宽频接取技术正快速的发展,采用铜线的超高速数字用户回路(Very-high-bit-rate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2,VDSL2)已经可以达到100Mbps,无线通讯技术的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AN,WLAN)和超宽频(Ultra-Wide Band,UWB)技术也都突破100Mbps,并且更宣称要达到1Gbps的传输速率。未来不只是个人电脑与手机,监视照相机、医疗感应器等电子仪器也可以连结上网,传输速度显得特别重要。光纤网络具有稳定、超大频宽且长距离传输的优点,非常适合将各种有线与无线的宽频接取网络连结到局端。然而,目前光纤宽频网络架构(Fiber-to-the-x,FTTx)的频宽只有1至2.5Gbps,在3至5年后势必遭遇到瓶颈,无法适应这些宽频接取网络庞大数据量的需求。
现有的传输系统利用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将10Gbps的信号载在2GHz频宽之内。FTTx所需使用的10Gbps光收发器可以利用多阶(Multilevel)光调制方式并搭配OFDM多载波传输技术,则可以利用低速激光激光器与光二极管达到10Gbps传输速率。利用多重载波的OFDM技术搭配64正交幅度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QAM),将高速10Gbps的串行数据转为并行的多通道数据,载在0.1至2GHz的频宽之内。如此,不仅可以降低每个子载波(Subcarrier)传输数据速率与占用的频宽以解决光纤色散的问题,同时也可以避免使用单一载波系统所需的反馈均衡(Feedback Equalization)。此外,OFDM系统只需要在每个子载波上放一个乘法器,便可以调整每个子载波通道的增益,以达到几近平坦的通道响应。因此,这种系统也比较容易操作在10Gbps高速的电路。
但是,现有的光学式OFDM在接收端产生互调失真(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IMD)干扰现象。一般的光学式OFDM在接收端接收时,因为光接收器在进行光转电的过程中,具有平方器的效果,所以接收的光学式OFDM信号会平方,产生次载波互相拍差(Beat)的现象,这些拍差的信号频率会落在次载波两两之间的频率差,从基频到原本信号所占的频宽都会分布,这些拍差的信号即所谓“互调失真”,因为所分布的频段刚好和所要接收的OFDM信号频段重叠,所以会造成严重干扰,导致信号接收错误。
将欲传送的OFDM信号在传送端予以升频,且升频的频率只要高于原本信号的频宽(也就是IMD所分布的频段),在接收端就可以避免IMD的干扰。利用下列数学式解释如下:
[(t)cos(ωc+ωRF)t+cosωct]2
=m2(t)cos2(ωc+ωRF)t+cos2ωct+2m(t)cosωct×cos(ωc+ωRF)t
≈m2(t)+m(t)cosωRFt+high frequency term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23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