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式生物除臭一体化设备及其臭味气体的处理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21978.5 | 申请日: | 2010-03-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88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 发明(设计)人: | 李琳;刘俊新;郭雪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 主分类号: | B01D53/84 | 分类号: | B01D53/84;B01D53/85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李柏 |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生物 除臭 一体化 设备 及其 臭味 气体 处理 方法 | ||
1.一种复合式生物除臭一体化设备,包括用于容置细菌微生物悬浮的溶液的悬浮式生物反应区、用于容置真菌微生物附着的填料的固定式生物反应区、液体收集区和液位控制区;其特征是:
在所述的复合式生物除臭一体化设备的内腔中有开有多个孔的穿孔板和带有孔的隔板,并由所述的开有多个孔的穿孔板和所述的带有孔的隔板将所述的复合式生物除臭一体化设备内腔分为用于所述的容置细菌微生物悬浮的溶液的悬浮式生物反应区、所述的用于容置真菌微生物附着的填料的固定式生物反应区和所述的液体收集区;其中,所述的穿孔板与所述的复合式生物除臭一体化设备的顶壁之间的区域为所述的固定式生物反应区,所述的穿孔板与所述的隔板之间的区域为所述的液体收集区,所述的隔板与所述的复合式生物除臭一体化设备的底壁之间的区域为所述的悬浮式生物反应区;
在所述的悬浮式生物反应区下部的一侧壁上开有一进气口,在进气口的内端处安装有多孔穿孔管;在悬浮式生物反应区下部的另一侧壁上设有与悬浮式生物反应区和方一容器的液位控制区相连通的连通管,且该连通管在位于所述的悬浮式生物反应区内部作为连通管出口的连通管的顶端向上折弯,使连通管的出口向上,并且连通管的出口高于所述的多孔穿孔管的进气口;在安装有多孔穿孔管的所述的悬浮式生物反应区上部的侧壁上设有出水口,且该出水口高于所述的连通管的出口和所述的多孔穿孔管的进气口;在安装有连通管的悬浮式生物反应区上部的侧壁上设有进水口;
在安装有连通管一侧的所述的液体收集区下部的侧壁上设有出水口;液体收集区的内部设有两根以上的通气管,且该通气管的出口高于所述的液体收集区下部的侧壁上设有的出水口,在该作为通气管出口的通气管的顶端设有弯头或直接将所述的通气管的顶端折弯,所述的通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带有孔的隔板上的孔一一对应对接,使所述的液体收集区通过所述的通气管与所述的悬浮式生物反应区连通;
所述的液位控制区的内部安装有控制液位的浮球;下部侧壁设有与所述的悬浮式生物反应区相连通的连通管;上部侧壁设有进水口;
所述的固定式生物反应区的内部填充有填料;顶部设有排气口;上部侧壁设有喷淋液进口,在喷淋液进口的内端处安装有带有多个液体喷淋头的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生物除臭一体化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的穿孔板上的孔的孔径为3~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生物除臭一体化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的穿孔管上的孔的孔径为0.5~8mm。
4.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式生物除臭一体化设备进行臭味气体的处理方法,其特征是:臭味气体从悬浮式生物反应区的进气口进入悬浮式生物反应区内,向上流动,臭味气体中易溶于水的物质被悬浮式生物反应区水中的微生物吸收降解;同时臭味气体被预湿;臭味气体中未被降解的疏水性污染物经通气管进入液体收集区内,向上流动,穿过穿孔板从底部进入固定式生物反应区,被附着在填料上的真菌微生物降解;净化后的气体从固定式生物反应区顶部的排气口排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定式生物反应区顶部的喷淋液进口以及带有多个液体喷淋头的水管定期向填料喷洒营养液,过量的营养液及水从穿孔板流入液体收集区,并从液体收集区下部侧壁的出水口排出,用循环泵经悬浮式生物反应区的进水口流入悬浮式生物反应区中,为悬浮式生物反应区中的微生物提供营养,多余的液体经悬浮式生物反应区的出水口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197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形成装置
- 下一篇:IL-17抑制剂在制备治疗流感的药物中的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