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工后耐蚀性优异的镀铬不锈钢板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21155.2 | 申请日: | 2010-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27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坂本俊治;寺冈慎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日铁住金不锈钢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5D3/04 | 分类号: | C25D3/04;C25D5/48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白丽;陈建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工 后耐蚀性 优异 镀铬 不锈钢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外层由水合铬氧化物层构成、内层由金属铬层构成的防蚀镀层的耐蚀性优异的镀铬不锈钢板,特别是涉及对该钢板实施冷加工后仍发挥优异的耐蚀性的镀铬不锈钢板。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对不锈钢材实施镀覆、涂装、化学转化处理等各种表面处理来提高耐蚀性的技术。
其中,镀铬不锈钢材由于设计性也优异,因此被用于汽车用零件等中。
而且,这种汽车用部件由于多在严酷的腐蚀环境下使用,因此对于在这种环境下也要求高耐蚀性的镀铬不锈钢材而言,公开了以下的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下述方法:在不锈钢制品(加工品)表面直接实施厚度0.1~1.0μm的镀铬,按照对应于0.25当量盐酸(50℃)中的阳极极化曲线的电流密度100μA/cm2的电位V100.t.p.达到0.5V(银/氯化银标准电极)以上的方式,对镀铬后的制品(加工品)施以在大气中实施加热处理等附带工序。
0.25当量盐酸(50℃)中的阳极极化曲线的测定是极其严格地评价耐蚀性的方法,难以获得目标的V100.t.p.。
为了获得V100.t.p,有必要进行将镀铬后48小时以内(优选刚镀覆后)的制品(加工品)在100~300℃的大气中放置0.5~24小时的加热处理。
在镀铬后实施了这种特殊的附带处理的制品(加工品)根据用途不同,耐蚀性变得过剩。
另外,由于加工后的制品的制造工序变得繁琐,因此影响了生产率。
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下述方法:按照由镀铬和氧化覆膜构成的镀铬制品(加工品)在5%NaCl、pH10~11下的自然电位达到-0.3V(银/氯化银标准电极)以上的方式,对镀铬后的制品(加工品)实施阳极电解氧化处理或化学氧化处理等湿式氧化处理。
利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方法处理的制品(加工品)与利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方法处理的制品(加工品)相比,虽然耐蚀性具有差异,但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方法也是在镀铬后实施所谓湿式氧化处理的附带处理,因此在需要镀铬以外的特殊附带处理的方面,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方法是共通的。
另外,有必要对由于湿式氧化处理而产生的废液进行处理。
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下述方法:按照由镀铬和氧化覆膜构成的镀铬制品(加工品)在5%NaCl、pH10~11下的自然电位达到-0.3V(银/氯化银标准电极)以上的方式,对镀铬后的制品(成形品)实施等离子体处理。
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方法由于对镀铬后的制品(加工品)实施作为附带处理的等离子体处理,因此与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方法同样,镀铬以外的特殊的附带处理成为必要。
另外,专利文献1~3所记载的现有技术均是对加工后的制品(成形品)实施镀铬以确保耐蚀性的技术,并非是对实施了镀铬的钢材进行加工(成形)来确保加工后的制品(成形品)的耐蚀性的技术。
一般来说,在实施镀铬而形成的防蚀镀层上多存在针孔或微小龟裂等潜在缺陷。另外,实施镀铬而形成的防蚀镀层是硬质的,且缺乏延展性,因此具有防蚀镀层易于因冷加工而受到损伤的缺点。
为了将镀铬钢板适用于以各种汽车零件为代表的建材、厨房器具等广泛的用途,对镀铬后的钢板实施冷加工时、加工后的制品(成形品)也具有充分的耐蚀性是重要的。
特别是对于供于广泛用途的镀铬不锈钢板而言,具备充分的加工后耐蚀性成为不可缺少的要素。
但是,专利文献1~3对于加工后耐蚀性并未清楚说明。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68701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23252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562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镀铬不锈钢板,其在对不锈钢板基材实施镀铬后无需进行加热处理或湿式氧化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等附带处理,冷加工前的耐蚀性当然优异,并且冷加工后的耐蚀性也优异。
金属材料的耐蚀性随腐蚀环境的严酷性的不同而不同。在温和的腐蚀环境下,即便是低级材料也可获得充分的耐蚀性,而在严酷的腐蚀环境下,如果不是高级材料则无法获得充分的耐蚀性。这里,本发明中将预适用的腐蚀环境大致分为2种来处理。
即,分为汽车零件或室外建材等在室外使用时的严酷的腐蚀环境和家电品、厨房、室内用建材等在室内使用时的温和的腐蚀环境来处理。
另外,作为评价严酷的腐蚀环境的方法,使用附带干湿反复循环的复合循环腐蚀试验(以下称作“CTT试验“);作为评价温和的腐蚀环境的方法,使用盐水喷雾试验(以下称作”SST试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日铁住金不锈钢株式会社,未经新日铁住金不锈钢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11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