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泥生产袋式收尘设备及袋笼的安装和换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19782.2 | 申请日: | 2010-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81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潘胡江;付京丽;吴德进;曹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海螺川崎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7/36 | 分类号: | C04B7/36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徐晖 |
地址: | 241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泥 生产 收尘 设备 安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泥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涉及水泥生产中的除尘设备。具体 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泥生产袋式收尘设备。另外,本发明还涉及所述的水 泥生产袋式收尘设备中的袋笼的安装和换袋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作为水泥生产企业,必须考虑的问 题是如何减少水泥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粉尘和废气的排放,于是袋式收尘 器就进入了历史性的舞台。
但是,目前通用的袋式收尘器均采用顶部开门换袋,而水泥工厂部分场合 空间高度不足,导致袋式收尘器的使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部分水泥生产企业采用在侧面开门,将袋笼水平装进 收尘器内,并在袋笼底部加隔条(圆钢),但是这种结构的滤袋在上方积灰严重, 且滤袋容易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提供一种水泥生产袋式收尘设备,其目的 是提高收尘设备的使用寿命并能提高整机的收尘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所提供的这种水泥生产袋式收尘设备,包括顶部箱体、高压脉冲喷 吹装置、检修平台、袋笼、灰斗部分和卸灰装置,在所述的袋式收尘设备的侧 面设侧检修门,所述的侧检修门采用橡胶圈密封,所述的袋笼为竖直安装。
所述的顶部箱体的顶部带有斜坡。
所述的所述带有斜坡的顶部箱体的加强筋采用折弯钢板。
所述的卸灰装置采用杠杆结构。
所述的高压脉冲喷吹装置采用脉冲阀与管接头、无缝钢管的焊接组装结构。
所述的袋式收尘设备的袋笼分为两部分,即文氏管和袋笼笼体,所述的文 氏管的形状为喇叭形,其上部开口大于下部开口。
所述的文氏管的下部沿口,设多个笼体安装孔;将袋笼笼体顶部筋条的端 头做成向外折弯的钩状。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提供以上所述的水泥生产袋式收尘设备中 的袋笼的安装和换袋方法,其发明目的与上述技术方案是相同的。该方法的技 术方案是:
在安装时,将袋笼笼体顶部筋条向内收缩,把袋笼笼体顶部筋条的端部, 伸进文氏管小口内部,将各个袋笼笼体顶部筋条的端部相应地挂在文氏管管壁 上的笼体安装孔内,此时文氏管与袋笼笼体连接为一体;
在换袋时,将袋笼笼体的上端部向内压收缩,再向上推,使其挂在袋式收 尘设备内设置的多孔板上,换好滤袋后再将袋笼笼体的上端部脱离多孔板,袋 笼笼体退回,挂在文氏管上。
侧门采用橡胶圈密封,保证收尘器工作的气密性。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提高内部袋笼和滤袋的使用寿命并能提高整 机的收尘效率,并且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结构简单,加工容易,能有效降低 总成本,提高同类型产品市场竞争力。通过使用证明其具有结构合理、可靠、 密封性能良好、清灰效果佳、换袋方便,维护简单等特点。在需要收尘而空间 高度不足的场合,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侧面换袋收尘器能节约工作空间,适 用于水泥生产线上某些空间有限但需要使用收尘的地方;采用该结构,使更换 结构简单,从以往的顶部换袋变成侧面换袋;该结构有效的改变了老式侧面换 袋收尘器滤袋上方积尘严重的现象,从而提升收尘器的工作效率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左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文氏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的袋笼笼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的文氏管与袋笼笼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出口风机,2、风机支撑,3、顶部盖板,4、顶部箱体,5、高压脉冲喷 吹装置,6、侧检修门,7、检修平台,8、爬梯,9、灰斗部分,10、卸灰装置, 11、文氏管,12、笼体安装孔,13、袋笼笼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海螺川崎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海螺川崎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97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