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应急通信网络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19136.6 | 申请日: | 2010-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52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明;赵峰;陶小峰;张月霞;崔琪楣;胡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4/22 | 分类号: | H04W4/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景平;逯长明 |
地址: | 10076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 应急 通信 网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应急通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电力应急通信网络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不仅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使电力系统设施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给当地的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不便,因此电力应急通信受到普遍关注。
当前电网系统通信主要采用的是光纤通信技术,而微波通信、载波通信使用的较少。其中光纤传输网覆盖了现阶段绝大多数的变电站、区局、供电所、电厂,各类通信系统主要都承载在光纤通信网上。由于通信模式过于单一,当前电网通信过于依赖光缆或线路。
电网光纤传输主要承载于OPGW(Optical Fiber Composite OverheadGround Wire,光纤复合架空地线)/ADSS(All Dielectric Self-Supporting,全介质自承式)光缆之上,以架空方式敷设,电压等级越高,光缆敷设模式单一的问题就越严重,光缆的可靠性对光纤通信网的稳定性有着决定性作用,而线路的可靠性又决定着OPGW光缆和载波通信。
地震、冰灾、洪水、台风、火灾等自然灾害,偷盗或其它人为事故,可能造成光缆、电力线的断线,导致光纤通信和载波通信中断,从而使多厂站的通信业务受到影响无法得到及时恢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力应急通信网络及方法,以满足电力系统多种应急场景下的通信需求。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力应急通信网络,包括:数据采集终端、基站和应急指挥中心;
所述数据采集终端,用于采集电力信息,通过所述基站将采集的电力信息传送到所述应急指挥中心,并接收所述应急指挥中心下发的命令;所述数据采集终端与所述基站之间采用时分双工方式进行无线通信,并且配置的上行时隙数目大于下行时隙数目;所述基站与所述应急指挥中心通过光纤或微波方式通信。
优选地,所述网络还包括:
应急通信车,用于辅助完成所述数据采集终端与所述应急指挥中心之间的通信,将接收到的所述数据采集终端采集的电力信息传送到所述应急指挥中心,并将所述应急指挥中心下发的命令传送到所述数据采集终端;
所述数据采集终端与所述应急通信车之间采用时分双工方式进行无线通信,并且配置的上行时隙数目大于下行时隙数目。
可选地,所述应急通信车与所述应急指挥中心通过光纤、或微波、或卫星方式通信。
优选地,所述数据采集终端有多个,所述多个数据采集终端组成子群,所述子群内的所有数据采集终端通过蓝牙、超宽带、或Zigbee相互通信。
可选地,所述子群内的任一数据采集终端独立完成与所述基站的通信;或者通过其所在子群内的其他数据采集终端完成与所述基站的通信。
一种电力应急通信方法,包括:
数据采集终端采集电力信息,并与基站之间采用时分双工方式进行无线通信,将采集的电力信息通过所述基站传送到应急指挥中心,并通过所述基站接收所述应急指挥中心下发的命令;
所述数据采集终端与所述基站之间配置的上行时隙数目大于下行时隙数目;所述基站与所述应急指挥中心通过光纤或微波方式通信。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数据采集终端通过应急通信车将采集的电力信息传送到应急指挥中心,并通过所述应急通信车接收所述应急指挥中心下发的命令;
所述数据采集终端与所述基站之间采用时分双工方式进行无线通信,并且配置的上行时隙数目大于下行时隙数目。
可选地,所述应急通信车与所述应急指挥中心通过光纤、或微波、或卫星方式通信。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设置多个所述数据采集终端,并将所述多个数据采集终端组成子群,所述子群内的所有数据采集终端通过蓝牙、超宽带、或Zigbee相互通信。
可选地,所述数据采集终端与基站之间采用时分双工方式进行无线通信包括:
所述子群内的任一数据采集终端独立完成与所述基站的通信;或者
所述子群内的任一数据采集终端通过其所在子群内的其他数据采集终端完成与所述基站的通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91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