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络通讯产品的运转测试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17654.4 | 申请日: | 2010-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58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邱源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智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H04L12/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史新宏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通讯 产品 运转 测试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产品运转测试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网络通讯产品的运转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因特网的普及化使得信息传递速度更为快速,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消息分享也更为容易。为因应信息网络架构于办公室、住家、公众领域的需求,市面上各式消费型网络通讯产品的种类齐全,如网络交换器、路由器等。
然而,由于网络通讯产品的生产时间都很短,在短时间内并无法将所有有问题的产品筛选出来,导致使用者在日后操作时发生故障的情形。此外,实际测试产品时也需耗费大量的测试时间,使制程成本居高不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网络通讯产品的运转(Run-in)测试方法,可同时对多个网通产品执行长时间的运转测试,使运转测试更为高效率与低成本,且提升产品良率。
本发明提出一种网络通讯产品的运转测试方法,包括步骤:设定一服务器与多个待测物的通讯模式为一动态网络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通讯模式;更改这些待测物的预设IP为一给定IP,其中,这些待测物的给定IP是不相同以分辨这些待测物;使这些待测物开机并连线至服务器;实时同步监控并记录这些待测物各自的一状态内容;以及,根据这些待测物各自的状态内容以判断这些待测物各自的至少一操作功能是否正常。
本发明提出一种网络通讯产品的运转测试方法,其步骤还包括:设定一服务器与这些待测物的通讯模式,例如为点对点通讯协议(Point-to-PointProtocol over Ethernet,PPPoE)或动态主机设定通讯协议(Dynamic HostConfiguration Protocol,DHCP)等模式,利用待测物的给定IP,通过服务器实时同步监控并记录这些待测物各自的一状态内容,以及,根据这些待测物各自的状态内容以判断这些待测物各自的至少一操作功能是否正常。其中该服务器例如为模拟提供因特网服务业者的服务器(Internet ServiceProvider Server,ISP Server)。
本发明提出一种网络通讯产品的运转测试方法,其步骤还包括:设定一测试用计算机与这些待测物的连线模式,利用待测物的给定IP,通过测试用计算机实时同步监控并记录这些待测物各自的一状态内容,以及,根据这些待测物各自的状态内容以判断这些待测物各自的至少一操作功能是否正常。其中该测试用计算机例如为仿真使用者计算机或上网装置。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网络通讯产品的运转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仿真网络通讯产品于运转测试时的元件架构图。
图3、4是图2的系统架构测试内部功能的元件架构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0:服务器
12:网络接线盒
14:测试用计算机
16:ADSL局端仿真器
18:话机治具
Oj(j=1~m):待测物
Lj(j=1~m):连接端口警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其是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网络通讯产品的运转测试方法的流程图。并请参照图2,其是仿真网络通讯产品于运转测试时的元件架构图。如图1的步骤S11与图2所示,设定一服务器10与多个待测物Oj(j=1~m)的通讯模式为一动态网络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这些待测物Oj(j=1~m)是网络通讯产品,如:网络交换器、路由器、网络电话机等,并通过一网络接线盒12电性连接至一测试用计算机14。
本实施例先以测试这些待测物Oj(j=1~m)的网络功能为例作说明,服务器10与待测物Oj(j=1~m)之间设置ADSL局端仿真器16,如此一来,即可以模拟一般使用者通过这些待测物Oj(j=1~m)对外部网络系统通讯的连线情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智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76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