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养护混凝土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11416.2 | 申请日: | 2010-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5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发明(设计)人: | 赵文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文成 |
主分类号: | C04B24/02 | 分类号: | C04B24/02;C04B24/26;C04B24/08;C04B24/12;C04B24/14;C04B24/38;C04B24/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养护 混凝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吸水与保湿效果的自养护混凝土。
背景技术
混凝土在自然气候条件下凝结、硬化时,如果不采取任何养护措施,混凝土将会由于水分蒸发过快而早期大量失水,以致影响水泥水化反应的进行,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脱皮、起砂或产生干缩裂缝等现象,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将随之降低。因此,防止混凝土早期失水和干缩裂缝的产生,在混凝土浇置后应及时进行养护。现有习知混凝土在浇置后需经适当的外部养护作业,以在混凝土表面洒水或添水方式,保持足够的水分,即所谓的“湿治”(moist curing)方法,以使其内含水泥完全水化,达到足够的抗压强度。然而,湿治方法需要人员周期性的浇水、喷洒或喷雾等经常性的外部养护,且湿润及干燥反复作用,会造成结构体内部产生裂缝而使结构物失去整体性。
此外,目前对于一般混凝土的已知养护方法另包含有护膜养护法与不透水物覆盖养护;而护膜养护是在新浇置的混凝土表面喷涂一层液态薄膜养护剂(又称薄膜养生液)后,养护剂可在混凝土表面能很快形成一层不透水的密封膜层,阻止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使混凝土中的水泥获得充分水化条件的一种养护方法,由于养护剂粘度较低,易于在混凝土表面低凹处聚积,薄膜会减低表面摩擦系数且效果不佳;不透水物覆盖养护仅适用于形状简单的大面积结构物。虽然国内外规范均有对“适当养护”的规定,但相关研究显示,在实际施工上,即使是最基本的养护要求,有时也会被忽略而难以达到,更甚至完全没有加以养护。
申请人前已提出一案申请号200610080647.5“自养护混凝土”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其将高效能保湿粉末添加在拌合中混凝土中,用量占混凝土中水泥用量0.5-5wt%(重量百分比),使得混凝土在浇置后不需额外的水分或任何外部的养护,达到自养护的目的,但对于拌和均匀度、重量损失与强度发展等有进一步提升的必要。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混凝土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的自养护混凝土,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混凝土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的自养护混凝土,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混凝土,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混凝土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的自养护混凝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在浇置后即不需任何外部的养护便可达到自养护的效果;不需额外提供混凝土水分,便能减少混凝土拆模后水分的蒸发、提高水化程度、减少水分蒸发所造成的收缩以及增加抗压强度,达到混凝土浇置后即不需任何外部的养护工作,非常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自养护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其在混凝土拌合中添加高性能液态自养护剂,该高性能液态自养护剂具有吸收大气中水分并释放水分予混凝土的功能,使得混凝土在浇置后即不需任何外部的养护便可达到自养护的效果,并且所添加的高性能液态自养护剂的用量介于该混凝土中粉体的0.01-10wt%之间,以使得该自养护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相较于无养护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至少提升10%以上。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自养护混凝土,其中所述的高性能液态自养护剂的用量介于该混凝土中粉体的1-3wt%。
前述的自养护混凝土,其中所述的自养护混凝土的水胶比介于0.20至0.80。
前述的自养护混凝土,其中所述的自养护混凝土的水胶比为0.3。
前述的自养护混凝土,其中所添加的该高性能液态自养护剂为多元醇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文成,未经赵文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14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