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地理位置的互联网信息聚合、推送和交互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09837.1 | 申请日: | 2010-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7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发明(设计)人: | 李久进;郭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久进;郭华 |
主分类号: | G06Q30/00 | 分类号: | G06Q30/00;H04L2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49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地理位置 互联网 信息 聚合 推送 交互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一种基于地理位置的互联网信息聚合、推送和交互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及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近年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之一。社会上的各种信息越来越多,一方面人们被各种对自己无用的信息所包围,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往往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这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使用体验;另一方面信息提供者要将对人们有用的信息提供给到需要的人,需要花费巨大的代价。这造成了资源浪费和信息污染,例如:商品的信息要到达到消费者手上,商家需要在各种媒体上投入大量的广告;而真正对此商品有需求的人们可能只是所有接触了广告的人群的1%左右,而99%的广告费用都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同时,由于网络的匿名性,网络上各种信息和信息发布者的可靠性也得不到保证,人们对信息的真伪性难以分辨,从而增加了信息获取和利用的难度,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有效性。
信息具有可传递性;所谓可传递性就是信息可以在时空间实现传递;因此可传递性与时间、空间相关联的,而空间主要体现为信息与地理位置相关。这里提出一种方法,针对于信息和用户对象群的特性,特别是地理特性,来做有效的信息聚合和发布,以便能针对小众化的人群进行信息传播。同时,结合目前网络商店和网络使用实名化的发展方向,帮助识别信息的发布者的有效性,信息的可信度。
1997年,Dave Winer开发了scriptingNews,即RSS的雏形;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真正简单的聚合)技术,是站点用来和其他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也叫聚合内容),通常被用于新闻和其他按顺序排列的网站。网络用户可以在客户端借助于支持RSS的新闻聚合工具软件,在不打开网站内容页面的情况下阅读支持RSS输出的网站内容。RSS技术虽然采用简单的标签技术实现了信息的简单聚合,但没能体现信息的地理特征,并提升信息的使用效率。
一些分类网站进行了本地信息的分类提供,但是,在本地地理位置的处理上,粒度一旦深入到市以下,其可信度大大降低;而且,这些网站也不具备主动判断用户地理位置的能力,也就不可能有主动PUSH的能力。
人们接入互联网通常采用ADSL宽带网络、有线电视宽带网络和移动网络等方式,这三种接入网络都有成熟的网络定位技术,可以获取用户接入互联网的地理位置信息。单纯的地理坐标信息(通常用经度和纬度来表示,如东经114.218803度,北纬22.431293度),意义不大;此位置信息和地址信息库相关联,形成携带行政区域划分的规范地址信息(如深圳市梅林路润裕花园2栋),将在信息聚合中给人们以指引作用。在信息的发布、聚合、使用的过程中,地理位置信息有三个作用:
(1)信息提供方发布信息时候的地理位置信息,作为被发布信息的隶属地理位置。这样,可以把一个位置的全部信息都自动聚合在一起。基于这个位置,发布者可以指定信息的应用地域,特别是指定信息在哪个地理范围内发布。
(2)信息提供方发布信息时候的地理位置信息,和信息提供方实名登记的位置信息进行对比,可以判断两者是否吻合,用来判断信息的可信度。
(3)根据信息的隶属位置和应用范围,聚合后的信息可以被主动推送给对应地理位置范围内的信息需求方;或者被动响应,当信息需求方上网的时候,可以根据其所在位置,自动获取位置范围内有效的发布信息。
基于这个模式,结合互联网往微信息、小众和微应用方面发展的趋势,在互联网上可以产生多种实际应用,以更好地进行小众化的信息展示、推送及交互,将会大大提高信息的可信度、传播效率、降低信息传播费用。
发明内容
本专利发明的内容为:
1、本发明涉及到网络信息发布中的几个环节:信息提供者、信息接受者、发布的信息、网络渠道。信息提供者和信息接受者都是用户,一个用户可能同时是信息提供者和信息接受者,用户通过网络渠道发送和获取信息的时候,其所在的地理位置可以被获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久进;郭华,未经李久进;郭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98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