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吡啶类农药浓度检测装置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06074.5 | 申请日: | 2010-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84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王雷;张成林;乔晓艳;张姝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阿林青谷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 代理人: | 杨耀田 |
地址: | 030006 山西省太***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吡啶 农药 浓度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检测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吡啶类农药浓度检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农药的质量检测既是批准农药生产的重要技术基础,又是监督调查农药生产商和销售商商品是否合格主要依据。为了保障农业的耕种生产,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农药产品质量,维护农民的根本权益,国家质检总局近年来加大对农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旨在打击伪劣产品的上市,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随着国家对农村的重视,科学种植和农药产品的质量是国家重点宣传和监督的,也是农民渴望掌握和关注的。目前对农药质量检测的方法主要是气相色谱法,检验费时,费力,既不适合农药生产企业的在线检测,也不适合质监部门的快速检测。
截至当前,尚没有能对吡啶类农药主要成分进行快速、在线检测的技术和装置,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易操作、快速的在线检测装置,以利于对吡啶类农药质量准确反映,满足农民对合格农药的需求,促使农药行业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检测吡啶类农药质量的装置及方法。
一种吡啶类农药浓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第一分光部件、样品室、荧光池、第二分光部件、第二分光部件控制器、光电倍增管探测器、数据采集装置和计算机,所述的光源、第一分光部件、样品室、第二分光部件依次设置在同一光路上,光电倍增管探测器固定在第二分光部件的出光口,荧光池放置在样品室内入射光路与出射光路的交叉点处,第二分光部件通过其控制器与计算机连接,光电倍增管探测器通过数据采集装置与计算机连接。
所述的光源是氙灯或者氘灯。
所述的第一分光部件是单色仪或滤光盘。
所述的第二分光部件是单色仪或者光谱仪。
所述的数据采集装置是数据采集器或者单光子计数器。
用上述装置检测吡啶类农药浓度的方法,步骤包括:将光源发出的光用第一分光部件选出在317-337nm范围内单一波长的光,用其来激发荧光池中的被测样品,被测样品受到激发后发出荧光,设置第二分光部件在330-500nm范围内扫描光谱,光电倍增管探测器将扫描到的光谱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放大,经数据采集装置送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偏最小二乘算法对光谱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被测样品的浓度值。
本发明提供的吡啶类农药浓度检测装置及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及可快速准确地在线检测等优点,与现有的农药质量检测装置的设备体积大、购置成本高、检测费用高形成鲜明的对比。该方法及装置能够快速准确的反应出吡啶类农药的含量,完全能够满足对吡啶类农药含量进行连续实时在线检测的需要,也完全符合监管部门对吡啶类农药含量进行快速准确的监测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吡啶类农药浓度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待测样品的荧光光谱图
图3是实验算法预测模型图
图4是实验算法预测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吡啶类农药浓度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吡啶类农药浓度检测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光源1,光源1放置在第一分光部件2的入射光路上,光源1的出光口对准第一分光部件2的入光口,样品室3放置在第一分光部件2的出射光路上,第一分光部件2的出光口对准样品室3的入射窗片,第二分光部件5放置在样品室3的出射光路上,样品室3的出射窗片对准第二分光部件5的入光口,光电倍增管探测器7固定在第二分光部件5的出光口,光电倍增管探测器7的探测面对准第二分光部件5的出光口,光源1出光口、第一分光部件2的入光口及出光口、样品室3的入射窗片及出射窗片、第二分光部件5的入光口及出光口、光电倍增管探测器7的探测面在同一光路上,荧光池4放置在样品室3内入射光路与出射光路的交叉点处,连接有第二分光部件5的控制器6与计算机9相连,与光电倍增管探测器7相连的数据采集装置8与计算机9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阿林青谷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山西阿林青谷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60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