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波灭菌固态物料的方法及其管式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04743.5 | 申请日: | 2010-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6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计巧灵;王卫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12 | 分类号: | A61L2/12;A61L2/04;A23L3/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0046新疆维***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波 灭菌 固态 物料 方法 及其 装置 | ||
1.一种利用管式装置采用微波连续加热灭菌固态物料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多级微波连续加热含水固态物料产生水蒸汽,在对蒸汽封闭的管道中形成0.1017Mpa——1.0015Mpa之间的蒸汽压力,蒸汽工作压力优选在0.2063Mpa——0.3653Mpa的范围;用液压或气压推杆,以可控制方式连续脉动式进料、用弹簧密封阀,以可控制方式连续出料,使管式微波连续加热灭菌固态物料的装置带压运行,将固态物料用微波加热到工艺灭菌温度120℃以上,物料的热解或焦化温度以下,实现含水固态物料的连续灭菌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微波连续加热灭菌固态物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带压固态物料输送系统和微波加热系统及自动控制系统组成;其中,带压固态物料输送系统由进料口、液压或气压缸及推杆、压力站、输料管、弹簧密封阀、出料口组成;加热系统由数组微波炉分级加热组成;控制系统由安装在微波加热室之间的压力与温度传感器及其控制装置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管式装置采用微波连续加热灭菌固态物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固态物料的推进力由液压或气压缸及推杆提供,在液压或气压推杆的推动下固态物料由进料口进入输料管并被推进运行至出料口,固态物料加热灭菌处理量由液压或气压推杆的推进行程长度和往复频率控制;出料端与弹簧密封阀连接,通过密封口压力的调节,在控制物料的连续出料量的同时保证输料管内有足够的蒸汽压力和灭菌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式微波连续加热灭菌固态物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料管采用耐压、耐热、微波通透率高的飞机雷达罩材料、聚四氟乙烯、工程陶瓷、钢化玻璃、耐热工程塑料、玻璃钢、或用所述材料复合制备;输料管用于食品、药品原料加热灭菌时,用钢化玻璃管进行内衬;输料管伸出在微波加热室外的其他部分允许用不锈钢、铝合金、钢铁材料制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式微波连续加热灭菌固态物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加热要分3级进行,分别为预热级段、主加热灭菌级段、保温级段,根据被加热灭菌的固态物料性质及相关工艺要求,增减预热级段或保温保压级段;微波加热分级后,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安放在级与级之间,对整个装置的加热灭菌处理过程进行在线控制,并在装置的内部温度和压力出现异常时及时启动安全保护。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式微波连续加热灭菌固态物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波炉用圆柱形微波谐振腔时,要在三等分圆周点上安装三个功率和相关参数一致的磁控管;所述的微波炉用方形谐振腔时,要使微波炉旋转;或者将数个加热性能一致的方形谐振腔的微波炉按等分圆周的方位角,旋转固定安装一组或多组,例如,用4个微波炉按4等分圆周的90°角旋转固定安装,6个微波炉按6等分圆周的60°角旋转固定安装,……以此类推,使得固态物料在通过微波加热室时能被类似旋转微波场均匀的加热。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式微波连续加热灭菌固态物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料管两端经套丝后,可用管箍相互连接成长管,长度视加热灭菌工艺的要求确定;长管可以转向,在转向时,弯头必须圆滑,不能有死角,弯度不能太小、太多。
8.根据权利要求1一种利用管式装置采用微波连续加热灭菌固态物料的方法,在固态发酵生产红曲、蛋白酶、果胶酶、纤维素酶、柠檬酸、乙醇、乳酸、赤霉素、维生素、酱油、食醋、白酒、蛋白饲料、Bt制剂、食用菌、有机肥的生产过程中培养基和产品进行灭菌处理中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1一种利用管式装置采用微波连续加热灭菌固态物料的方法,在白藜芦醇、人参皂甙、麻黄素、甘草酸、紫草素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过程中的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1一种利用管式装置采用微波连续加热灭菌固态物料的方法,在浓缩果酱、番茄酱、胡萝卜酱、糖浆的加热灭菌处理过程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大学,未经新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474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