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IP网络与P2PSIP网络互通的方法和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02930.X | 申请日: | 2010-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15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红;纪阳;蒋旭昂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宋海宁 |
地址: | 1008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ip 网络 p2psip 互通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一种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会话发起协议与自组织网络会话发起协议互通的方法,更具体的是,适用于传统的SIP网络与P2PSIP网络会话发起协议互通方法。
背景技术
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发起协议)是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制定的多媒体通信应用层控制协议之一,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IP网上的双方或多方多媒体会话。该协议凭借其简单、易于拓展、便于实现等诸多优点越来越得到业界的青睐,它正逐步成为NGN(下一代网络)和3G多媒体子系统域中的重要协议。
在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简称C/S)网络架构中,服务器是网络的核心,而客户机是网络的基础,客户机依靠服务器获得所需要的网络资源,而服务器为客户机提供网络必须的资源。随着客户的增多,服务器的压力必然增大,很有可能会导致服务器由于过载而崩溃。
传统SIP网络也是集中式的C/S架构:传统SIP网络使用注册服务器来进行用户网络位置的注册,需要SIP代理节点或SIP重定位服务器来进行SIP消息的路由。传统SIP使用本地服务器和DNS提供SIP消息的下一跳查询服务。由于采用集中式的架构,传统SIP存在诸如单点失效等可靠性方面的问题。不仅如此,配置和维护上高昂的开销,以及对硬件性能的要求都成为了传统SIP发展的瓶颈。
与此相比,对等网络(P2P)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基于现有互联网构建覆盖网络,通过系统之间的对等交换来共享计算机资源和服务,实现了完全分布式、可扩展、可靠、健壮的网络应用模式。与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的网络模式有着显著区别,C/S网络模式需要一个中央服务器来进行数据分发,为客户端提供相应的服务。而在对等网络中,计算机以对等方式形成网络连接,节点既充当服务器又充当客户端的角色。正是由于P2P技术在非中心化、可扩展性和健壮性等方面的优点,它被广泛地应用于计算机网络的各个领域,如文件下载、流媒体、IP语音通信等,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使用这些基于P2P技术的业务与应用。
随着P2P技术的普及,有人将SIP技术与P2P框架结合起来,也就是P2PSIP技术,即对等网络会议发起协议技术。P2PSIP技术的优点是既可以解决P2P系统间的互联问题,又能够解决SIP系统的单点失效和性能瓶颈问题,且可以运营在公共互联网上。因此,P2PSIP可以被应用于非常广的场景。
P2PSIP网络架构利用的是基于分布式哈希表的动态资源存储算法使若干用户形成一个特定的网络。分布式哈希表在不需要服务器的情况下,每个用户负责一个小范围的路由,并负责存储一小部分数据,从而实现整个覆盖网络的寻址和存储。具体实现中,通常是采用键值(Key-Value)模式,通过分布式哈希函数,将输入的键值(key)唯一映射到某个节点上,然后通过某些路由算法同该节点建立连接。目前在DHT领域已经产生了许多研究成果,例如Chord、CAN、Tapestry等。这些DHT Overlay对外提供与传统哈希表相似的存入和取出功能。
进入90年代,客户机服务器模式迅速流行,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P2PSIP网络也迅速地走进人们的生活中,两种网络已经长期共存在社会之中。由于两种网络之间必会交流信息,而且会话的发起越简单迅速越好,因此一种使得两种网络能够良好的互通的方法的存在就显得很重要。基于这种考虑,我们提出了一种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会话发起协议与自组织网络会话发起协议互通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SIP网络与P2PSIP网络互通的方法和系统,来解决在P2PSIP网络与传统SIP网络之间的互通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29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传感器的读出电路
- 下一篇:路由设备切换方法及路由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