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1000MW级内陆核电厂常规岛循环水的冷却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00955.6 | 申请日: | 2010-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73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王锦;石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21C15/26 | 分类号: | G21C15/26;G21C1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4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1000 mw 内陆 核电厂 常规 循环 冷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1000MW级内陆核电厂常规岛循环水的冷却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目前已投入运营和在建核电厂均为滨海厂址,核电发展势必要求有一 定数量的核电厂要建在内陆地区。全世界现已运行的核电厂中,位于内陆地区 的占全部核电装机容量的2/3以上。美国内陆核电厂的比例超过80%;加拿大除 个别滨海核电厂外绝大多数是内陆核电厂;法国共有19座核电厂,15座位于内 陆,占总装机容量的68.6%。2008年2月,中国国家发改委召开了内陆地区核 电发展工作会议,明确了开展内陆核电厂建设前期工作的要求。迄今为止,已 有10多个内陆省份开展了核电建设有关工作。预计从2011年到2020年,中国 内陆核电装机将达到10000MW,至少每年需要建设1座1000MW级内陆核电厂。
国外投运的最高湿冷塔为德国Niederaussem电厂排烟冷却塔,底部直径约 147m、塔高200m、淋水面积14520m2;国外投运的淋水面积最大塔为德国ISAR2 核电厂冷却塔,底部直径152.6m、塔高165m、淋水面积16300m2;中国国内乃 至亚洲投运的最大自然通风冷却塔是国华宁海电厂二期工程建设的2座底部直 径142.3m、高177.2m、淋水面积13000m2的海水冷却塔。
由于中国内陆气象条件因素,内陆核电厂址区域年平均气温较高,夏季气 候湿热且持续时间长,如果仅采用自然通风冷却塔方法冷却,1000MW级核电厂 常规岛循环水冷却所配自然通风冷却塔,需要达到淋水面积约16000~18000m2, 高度约200m及以上。其冷却塔规模(塔高和淋水面积)将大于世界上已投产 1000MW级核电厂1机1塔方案的冷却塔。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工程实例, 无论是依托国外工程公司还是国内自主设计,都需要对核电超大型冷却塔的热 力和阻力计算、塔型几何尺寸、填料性能、配水系统、冷却塔风压分布曲线、 风振系数和抗震安全性等进行专门研究,设计和施工难度高,安全隐患大,冷 却效果一般。自然通风冷却塔的淋水面积为12000~14000m2时,冷却塔投资约为 6800元/m2;当自然通风冷却塔的淋水面积增加到16000~18000m2时,冷却塔投 资增长到10000元/m2左右。因此,随着冷却塔高度和淋水面积的增加,其投资 成本也将会大幅度提高。如果1000MW级核电厂常规岛循环水仅采用机械通风冷 却塔方法冷却,将造成风机数量较多,风机等机械设备常年几乎全负荷运行, 机械设备检修维护量大、耗电量和运行费用高。与采用自然通风冷却塔方法冷 却相比,全年汽轮机微增出力增加不多,经济上不合理。
因此,1000MW级核电厂常规岛循环水仅采用自然通风冷却塔方法冷却或仅 采用机械通风冷却塔方法冷却均不合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 1000MW级内陆核电厂常规岛循环水的冷却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1000MW级内陆核电厂常规岛循环水的冷却方法,该方法采用自然通 风冷却塔和机械通风冷却塔组合冷却,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自然通风冷却塔和机械通风冷却塔选型;
步骤二,每年11月~第2年3月,1000MW级内陆核电厂常规岛循环水冷 却由自然通风冷却塔单独运行;
每年4月~10月,1000MW级内陆核电厂常规岛循环水冷却采用自然通风冷 却塔和机械通风冷却塔联合运行方式,当湿球温度达到夏季频率10%湿球温度 时,机械通风冷却塔最高段数18~24段全部运行;当湿球温度低于夏季频率10% 湿球温度但高于最近5年3~10月平均湿球温度时,机械通风冷却塔在最高段数 18~24段以内部分运行。
所述的自然通风冷却塔按最近5年3~10月平均湿球温度为17.5℃~19.5℃, 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面积为12000m2~14000m2的条件选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09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