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由α-当归内酯开环聚合制备高分子材料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00223.7 | 申请日: | 201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82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侯相林;陈铁牛;邓天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G63/08 | 分类号: | C08G63/08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 代理人: | 李毅 |
地址: | 03000***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当归 内酯 开环 聚合 制备 高分子材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α-当归内酯开环聚合所得的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合成领域。
背景技术
由内酯类化合物的开环聚合制得的脂肪族聚酯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生物可吸收性而得到广泛应用。文献报道三元环、四元环、六元环内酯能发生开环聚合生成高分子聚酯,而饱和五元环内酯由于环内张力太小,热力学比较稳定,不能单独发生开环聚合。所以五元环单体聚酯目前世上尚未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α-当归内酯开环聚合所得的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中单体α-当归内酯分子内含有不饱和的碳碳双键,使内酯分子的内张力显著增加,通过加入催化剂,能够成功的实现开环聚合反应。
聚-当归内酯是一种基于生物质资源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其基本原料α-当归内酯可由生物质基平台化合物乙酰丙酸大规模制得(中国专利CN 200910073688.5),而聚合物使用结束后又可生物降解回归自然,是典型的环境友好型高分子材料。
实现α-当归内酯开环聚合的技术方案为: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开环聚合,反应结束后,除去其中没有参与聚合反应的小分子物质,得到聚合物固体。
具体的操作如下:
(1)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催化剂与α-当归内酯按摩尔比为1∶20-10000混合,得到混合物;或先将α-当归内酯与溶剂按体积比为α-当归内酯∶溶剂=1∶0.5-3;混合,得到混合液,再按催化剂与α-当归内酯摩尔比为1∶20-10000将催化剂加入混合液中,得到混合物;
(2)将混合物加热至50-220℃,反应0.5-36小时,将反应产物冷却后得聚合产物,采用溶解沉淀分离将聚合产物中的小分子化合物除去,得聚合物产品。
如上所述,催化剂为有机锡催化剂、有机氧化铝催化剂或路易斯酸催化剂;
如上所述,有机锡催化剂选自辛酸亚锡、四苯基锡、二丁基二甲氧基锡、三丁基甲氧基锡;
如上所述,有机铝催化剂选自三异丙醇铝、三乙基铝、三乙氧基铝、二乙基乙氧基铝;
如上所述,路易斯酸催化剂选自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三氯化铁、氯化锌。
如上所述,无氧的条件是指在氮气、二氧化碳或其它惰性气体氛围下或真空、密闭等的环境;
如上所述,真空条件下,体系压力低于500Pa。
如上所述溶解沉淀分离用沉淀剂为甲醇、乙醇、石油醚、正己烷或正庚烷。
如上所述溶液聚合所用溶剂为:甲苯、二甲苯、乙苯、四氢呋喃、二氯甲烷或氯仿。
本发明的优点
(1)本发明中聚合物中由于含有大量的不饱和键,在光和空气作用下,容易降解,没有永久性白色污染,降解产物为小分子的醇酸,安全无毒害;
(2)本发明的聚合物含有大量不饱和键,可以经过硫化,制备出硫化橡胶类物质;
(3)本发明制得的聚合物分子量高、分子量分布窄;
(4)本发明所用聚合方法绿色环保,原子经济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聚-当归内酯的红外谱图;
图2是聚-当归内酯的1H-NMR谱图;
图3是聚-当归内酯的13C-NMR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但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一:
在高纯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4.90gα-当归内酯和与α-当归内酯摩尔比为1∶10000的辛酸亚锡,油浴加热至200℃,反应2h取出,冷却,加入10ml乙醇,小分子物质溶解在乙醇中,高聚物在甲醇中沉淀,经过滤、干燥后得固体聚-当归内酯。凝胶渗透色谱测得聚合物的分子量为15.0×104,分子量分布为1.26。
实施例二:
在高纯二氧化碳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7.84g α-当归内酯和与α-当归内酯摩尔比为1∶8000的三异丙醇铝,油浴加热至180℃,反应6h取出,冷却,加入15ml甲醇,小分子物质溶解在甲醇中,高聚物在石油醚中沉淀,经过滤、干燥后得固体聚-当归内酯。凝胶渗透色谱测得聚合物的分子量为14.6×104,分子量分布为1.24。
实施例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02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