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三维隔震支座有效
申请号: | 201010005903.0 | 申请日: | 2010-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51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李爱群;焦常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1/98 | 分类号: | E04B1/98;E04B1/3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黄雪兰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三维 支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三向建筑隔震支座的构造措施,解决目前普通隔震支座无法有效解决的竖向隔震问题,涉及一种复合三维隔震支座。
背景技术
隔震支座是近些年来发展的一种用于建筑结构底部的消能减震(振)技术,其特点是有效隔断水平地震作用力经基础传递至上部结构,以此减小上部结构的水平振动因而有效保护了上部结构。现有产品有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即由多层薄钢板和橡胶片交替叠合经热硫化而成并在其中心孔压入铅棒。现有种类繁多的隔震支座产品已经广泛应于多、高层结构的隔震中。多维地震(三个平移自由度和三个旋转自由度)的研究虽已取得某些突破性进展,但应用于实践较少;目前较为成熟应用于实际工程结构地震计算分析的理论水平已达三维(三个平移自由度),故针对结构三维地震的隔震研究尤为重要。三维地震作用下,由于建筑结构竖向刚度要求和竖向隔震的冲突,目前用于竖向隔震的装置较少,并且现阶段的研究、试验多局限于两个水平方向的地震隔震。本发明在传统水平隔震支座的基础上,构造一种能够用于三维隔震的复合支座,是解决结构竖向隔震难题的一种有效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并能降低隔震支座高度、提高隔震效果的复合三维隔震支座。
一种复合三维隔震支座,包括:水平隔震支座,在水平隔震支座上设有竖向隔震器,所述竖向隔震器包括:基座,在基座上设有竖向铅挤压阻尼器及对称布置的水平铅挤压阻尼器,且竖向铅挤压阻尼器的设置位置高于水平铅挤压阻尼器;所述水平铅挤压阻尼器包括设在基座上的水平隔间,在隔间上水平滑动连接有A型突轴并在隔间内填充有阻尼材料;所述竖向铅挤压阻尼器包括设在基座上的竖向隔间,在隔间上竖向滑动连接有B型突轴并在竖向隔间内填充有阻尼材料;在A型突轴与B型突轴之间设有传动连杆,并且传动连杆的两端分别与A型突轴的一端及B型突轴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竖向铅挤压阻尼器上同心匹配蝶形弹簧组,在蝶形弹簧组设有上联板且上联板与B型突轴的另一端连接。
传统隔震支座仅仅在水平方向上起到隔震的作用,但其竖向因承载结构自重,故其竖向刚度很大,无法隔离地震对结构的竖向作用。通过构造转换装置将竖向振动转换成水平振动,并设置相应阻尼部件,以此解决传统支座无法竖向隔震的难题。本装置原理清晰,性能稳定,可广泛应用于结构的三维隔震。
三向地震荷载作用下,水平方向上的两个作用分量通过支座上下联板间水平向相对位移,以此隔断水平方向上传递至上部结构的大部分动力荷载。蝶形弹簧组因竖向地震作用产生变形,一方面以弹性势能的形式存储部分能量;另一方面,研究表明,蝶形弹簧组通过接触面的摩擦亦可消耗一定的能量。目前有的三维隔震支座的竖向耗能装置仅依靠蝶形弹簧组变形耗能,显然其竖向耗能能力相对有限,本发明在此基础上增加考虑A型突轴、B型突轴与阻尼材料间的相对运动耗能消耗部分竖向振动能量。传动连杆将B型突轴的竖向运动分量转换成A型突轴的水平运动:一方面,B型突轴竖向与阻尼材料间往复相对运动可以耗能;另一方面,两个A型突轴在水平向上与阻尼材料的往复相对运动消耗能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构造简单的三维隔震支座,通过在传统水平隔震支座上附加垂直--水平转换措施和附加阻尼装置,有效解决目前结构竖向隔震的问题的一条途径。通过正交方向上垂直-水平位移连杆转化,将竖向往复运动转换为水平运动,具有结构紧凑、稳定性好的特点:一方面可以有效利用水平反复位移增加耗能装置;另一方面采用水平放置的耗能装置可有效降低隔震支座的总体高度,有利于提高支座的稳定性。该支座可广泛应用于多、高层建筑结构的三维隔震,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进一步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图1为复合三维隔震支座剖面;
图2(a)为基座立面图;
图2(b)为基座平面图;
图2(c)为基座三视图;
图3为突轴与传动连杆装配示意图;
图4为上联板示意图;
图5为A型突轴示意图;
图6为B型突轴图;
图7为传动连杆示意图;
以上的图中有:水平隔震支座1、A型突轴2、基座3、蝶形弹簧组4、传动连杆5、B型突轴6、上联板7、防护罩8、阻尼填充材料9、水平阻尼器10、竖向阻尼器11、水平隔间12、竖向隔间13、凸缘14。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059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现场浇注成型石膏内隔墙的方法
- 下一篇:防止建筑物层间噪声的基底构造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E04B 一般建筑物构造;墙,例如,间壁墙;屋顶;楼板;顶棚;建筑物的隔绝或其他防护
E04B1-00 一般构造;不限于墙,例如,间壁墙,或楼板或顶棚或屋顶中任何一种结构
E04B1-02 .主要由承重的块状或板状构件构成的结构
E04B1-16 .堆料结构,例如混凝土在现场以浇制或类似方法成型的结构,同时利用或不利用附加构件,例如,永久性结构、由承重材料覆盖的基础
E04B1-18 .包含长形承重部件的结构,例如,包含柱,大梁,骨架
E04B1-32 .拱形结构;穹窿顶的结构;折板结构
E04B1-34 .特种结构,例如,用由桅杆结构或封闭的电梯井或楼梯间等塔式结构支承的悬吊或悬臂杆件;与弹性稳定性有关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