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拆卸管桩铆固螺母的机械扳手无效
申请号: | 201010004806.X | 申请日: | 2010-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36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韦泽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三和管桩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6 | 分类号: | B23P19/06 |
代理公司: | 江门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蒋康铭 |
地址: | 528414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拆卸 管桩铆固 螺母 机械 扳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辅助工具,特别是一种拆卸管桩铆固螺母的机械板手。
背景技术
中国管桩应用非常广泛,就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基本覆盖了整个建筑领域。如民用建筑(这个领域用的管桩最多)在地基比较差的地区5层以上的建筑就要打管桩。另外,大型的工业建筑工程如钢铁厂、发电厂、化工、造纸厂等等,都大量使用管桩作为基础用桩。近年来随着港口工程的快速发展,我国今年港口的吞吐量会达到世界第一港口及大型船坞的建设,使用大规格管桩的数量越来越大。
为了增加管桩抗压和抗拉强度,往往需要在管桩灌注混凝土后,进行养护,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通过预先埋管制孔穿入钢绞线对管桩进行张拉,由于张拉时需要安装张拉铆固螺母阻止钢绞线回弹,待张拉完成灌浆结束后,需要拆卸掉张拉螺母。由于张拉力较大,以及灌浆时部分水泥浆粘覆在张拉螺母上,导致人工用扳手进行拆卸时,拆卸十分困难,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效率十分低下。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可靠的拆卸管桩铆固螺母的机械板手。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拆卸管桩铆固螺母的机械板手,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设置在箱体内的减速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减速机构传动连接有大螺母套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电机连接减速机构,从而带动大螺母套筒转动,用于安装和拆卸张拉铆固螺母,用减速机构使得在拆装较大螺母时更有力,更容易安装紧固和拆卸,该装置不仅大大的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拆装更加方便,提高了劳动效率,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也十分的广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底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一种拆卸管桩铆固螺母的机械板手,包括箱体1,箱体1上安装有电机2,电机2的输出轴21与设置在箱体1内的减速机构11传动连接,减速机构11传动连接有大螺母套筒12。通过电机2的输出轴21连接减速机构11,从而带动大螺母套筒12转动,在用于安装和拆卸张拉铆固螺母,将大螺母套筒12套在需要安装或者拆卸的螺母上,从而带动螺母旋入或旋出。采用用减速机构11使得在拆装较大螺母时更有力,更容易安装的紧固和拆卸,该装置不仅大大的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拆装更加方便,提高了劳动效率,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也十分的广泛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电机2的输出轴21上固定套装有齿轮22,齿轮22通过与减速机构11相啮合,该减速机构11采用平行轴齿轮减速器,降低了电机2的输出负荷,在箱体1内设置有一个大螺母套筒12上加工有齿轮121,齿轮121与减速机构11啮合,增加了大螺母套筒12的输出扭矩。采用齿轮与齿轮相配合的传动方式,首先齿轮传动具有较高的传动效率,使得机械传动减少大量的能量损失,对于该机械扳手的作用尤为重要;其次齿轮传动承载能力大,与其他传动形式相比,在传递同样载荷的前提下,具有较小的体积,缩小的机械扳手的体积,使得机械扳手结构更加紧凑小巧,具有较高的使用寿命,且故障率低;另外,该装置采用齿轮传动,其瞬间传动比和平均传动比都较稳定,具有较高的传动精度,可实现点动点停,无传动延迟。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该拆卸管桩铆固螺母机械板手,还可以根据管桩螺母的位置,多设置一个,或者更多个大螺母套筒12,与螺母位置相配合,起到一次安装或者拆卸多个螺母的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再一种实施方式:该拆卸管桩铆固螺母机械板手,可根据不同管桩型号的不同铆固螺母型号,设置几个分别与几种不同型号的螺母相匹配的大螺母套筒12,加大机械扳手的适用范围。
作为本发明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电机2的输出轴21与减速机构11,以及大螺母套筒12之间的传动连接,还可以采用链传动或者皮带轮传动。
作为本发明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电机1的输出轴11外的齿轮12可为小齿轮,并与大螺母套筒22外加工的大齿轮221啮合,通过电机工作直接带动大螺母套筒22转动,实现对大螺母的安装紧固和拆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三和管桩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三和管桩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048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