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绿化植被物件的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003038.6 | 申请日: | 2010-01-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1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张宇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宇顺 |
| 主分类号: | E02D3/00 | 分类号: | E02D3/00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彭长久 |
| 地址: | 523710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绿化 植被 物件 加固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绿化植被物件的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其可适用 于沙漠、土坡等绿化工程。
背景技术
随着公众对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关注,诸如沙漠、山坡、河堤等绿 化工程也越来越受社会关注;当前绿化防护方法各种各样,例如挂网 法、铺布法、生态袋堆叠法等,而配套的植被物件随之有绿化网、生 态布、生态袋等,而这些植被物件大多数会采用锚杆将其固定在待绿 化区域的表面,但是,针对一些土壤、沙漠等地带绿化时,由于该锚 杆在植入沙土后,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因锚杆与沙土间阻力小而使锚 杆产生松动,甚至会从沙土中脱离出来,从而植被物件因固定不稳而 使植被物件移位,导致绿化失败,如此利用锚杆加固显得十分不可靠, 并非是绿化工程的长久之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之缺失,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绿化植被物件的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其具有较佳的固定效果。
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绿化植被物件的加固结构,包括一铺设于待绿化区域表面的 植被物件;一定位盖,系紧压于植被物件上;一定位件,该定位件被 压入待绿化区域中,该定位件上设有一转动支点;以及一绳索,该绳 索一端系固接于该转动支点上,另一端露于待绿化区域外并穿过植被 物件至定位盖上,该定位盖固持该绳索的另一端,使绳索紧拉于定位 盖与定位件之间,由该定位盖压住植被物件。
所述定位盖包括一盖体及一锁固套筒,所述盖体设有一中空孔, 所述锁固套筒抵靠于盖体中空孔外围,上述绳索经中空孔穿入并由该 锁固套筒夹持。
所述定位件设有一主体,该主体纵向开设有一凹孔,所述转动支 点设于主体外围。
所述主体外围突伸有一侧片,该侧片上开设有一作为前述转动支 点的贯穿孔,该贯穿孔固接绳索一端。
所述主体外围两侧对称突设一对侧翼。
所述主体外围还突设有一平台,该平台上纵向向上凸设有一锥状 堵头。
所述定位件与待绿化区域之间具有加固层粘接。
所述植被物件为生态布、植生袋或绿化网;所述定位件为金属或 塑胶材料制成;所述绳索为钢丝、铁丝或塑胶绳;
一种绿化植被物件的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先将绳索一端固接于定位件的转动支点上;
(2)通过工具将定位件打入至待绿化区域中预定深度,此时绳索 一部分伴随定位件一起植入待绿化区域中,并预留部分绳索露于待绿 化区域外;
(3)然后向外施力拉动绳索,促使定位件绕转动支点在绿化区域 内转动一定位置;
(4)再于待绿化区域表面铺设植被物件;
(5)将露于待绿化区域外的绳索穿过植被物件后与定位盖固持, 使绳索紧拉于定位盖与定位件之间,由定位盖压紧植被物件,从而植 被物件被加固于待绿化区域表面。
进一步,于工具上固接有一用于注入粘着剂的中空管,该中空管 一端由定位件上预设的堵头塞住,当工具将定位件打入待绿化区域中 时,所述中空管一部分随工具一并伸入待绿化区域中,然后将工具向 后退出一定距离,使中空管与定位件堵头分离后,再向外施力拉动绳 索,待定位件在转动过程中或转动停止状态下,将中空管内注入粘着 剂,使粘着剂在待绿化区域中渗透,从而将定位件与待绿化区域中进 一步固接。
本发明优点在于通过压入待绿化区域中定位件可进行旋转而使 定位件在待绿化区域内产生较大的拉紧阻力,并通过绳索进一步拉住 定位盖,以使定位盖紧压于植被物件上,所以定位件被压入待绿化区 域中后可完全被固持,不会产生松脱现象,从而使植被物件稳固地定 位在待绿化区域表面,具有较佳的固定效果,可有效地取代传统锚杆 进行加固所存在之缺失,有利于市场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应用于土质绿化区域中,以固定网 或生态布时定位件被压入状态示意图;
图2是在图1状态下定位件旋转后并由定位盖锁固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定位件、绳索、定位盖立体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应用于土质绿化区域中,以固定 植生袋时定位件被压入状态示意图;
图5是将图4中的定位件旋转后的状态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宇顺,未经张宇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030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形成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 下一篇:氮化物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