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检测视盘出血的方法及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62129.X | 申请日: | 2009-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39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卓;刘江;黄永基;林如晖;陈彦鸣;李慧琦;吕士健;黄天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加坡保健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新加坡国立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3/12 | 分类号: | A61B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新加*** | 国省代码: | 新加坡;SG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测 视盘 出血 方法 系统 | ||
1.一种用于在视网膜眼底图像中检测视盘出血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a)在包含视盘边界的视网膜眼底图像中识别环形的感兴趣区;
(b)在已识别的感兴趣区中去除血管区;
(c)通过基于颜色的分析,在去除血管区的已识别的感兴趣区中检测视盘出血,以识别候选的视盘出血;
(d)筛查候选的视盘出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a)包括子步骤:
(i)识别初始的感兴趣区;
(ii)在初始的感兴趣区中估计视盘边界的位置;以及
(iii)扩张所估计的视盘边界以得到环形的感兴趣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i)中包括子步骤:
估计视网膜眼底图像的视盘中心;以及
基于所估计的视盘中心创建初始的感兴趣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i)进一步包括在估计所述视网膜眼底图像的视盘中心之前,过滤所述视网膜眼底图像以去除所述视网膜眼底图像的视网膜边界处的高亮度的子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过滤所述视网膜眼底图像的子步骤进一步包括子步骤:
使用基于直方图的研究分析视网膜眼底图像,其包括子步骤:
计算复数个基准图像和所述视网膜眼底图像的直方图;
给所述复数个基准图像的每一幅基准图像赋予一个评分,该评分指示基准图像中亮度效果的量;
将视网膜眼底图像的直方图与所述复数个基准图像的每一幅基准图像的直方图相比较;
基于所述比较和赋予所述复数个基准图像的每一幅基准图像的评分,给视网膜眼底图像赋予评分;
在所述分析的基础上生成一个适应性的掩模;
在所述视网膜眼底图像上应用所述适应性掩模以过滤所述视网膜眼底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分析的基础上生成一个适应性的掩模的子步骤进一步包括子步骤:
生成初级掩模,该初级掩模为一个圆形,所述圆形的中心为视网膜眼底图像的中心,直径与所述图像的高度相等;
通过移动该初级掩模的中心使其远离具有较高量的亮度效果的区域来调整该初级掩模,所述移动以基于赋予所述视网膜眼底图像的评分的距离来实现;以及
将所述适应性的掩模设置为调整过的初级掩模。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iii)之前,平滑所估计的视网膜边界。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ii)使用变分水平集算法执行。
9.根据权利要求2-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ii)仅在视网膜眼底图像的红色通道中执行。
10.根据权利要求2-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i)中识别的初始的感兴趣区的形状为正方形。
11.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b)进一步包括子步骤:
通过在视网膜眼底图像的绿色和灰色通道上应用边界检测形成第一扩张图像,用于检测和去除血管;
通过在视网膜眼底图像的红色通道上应用边界检测形成第二扩张图像以获得视网膜眼底图像中视盘区域的轮廓;
将第一和第二扩张图像相加以得到相加后的图像;
用已识别的感兴趣区对相加后的图像施加掩模以去除所述识别的感兴趣区中的血管区。
12.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去除血管区包括复数个像素,并且步骤(c)包括子步骤:
(ix)在视网膜眼底图像的红色通道中,为已去除血管区的复数个像素计算第一直方图;
(x)在视网膜眼底图像的不含红色的通道中,为已去除血管区的复数个像素计算第二直方图;
(xi)使用第一和第二直方图的峰和谷来分别定位视网膜眼底图像的红色通道中的最高强度和视网膜眼底图像的不含红色的通道中的最低强度的像素集群;
(xii)检测视盘出血为定位的像素集群。
13.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d)包括子步骤:
将每个候选的视盘出血的大小与预定值相比较;以及
若候选的视盘出血点的大小小于所述预定值,则去除所述候选的视盘出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加坡保健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新加坡国立大学,未经新加坡保健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新加坡国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6212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颖上装式球阀
- 下一篇:一种混合集水利用系统及收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