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装饰片有效
| 申请号: | 200980160193.4 | 申请日: | 2009-10-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0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 发明(设计)人: | 河合省吾;腰原敦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和格蓝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32B33/00 | 分类号: | B32B33/00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文海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装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饰片,更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能够表现富于装饰性的立体感的装饰片。
背景技术
装饰片适用于移动电话用装饰、汽车内饰、电气化产品的装饰等用途。此类装饰片通常是在透明片中加入着色剂使用。
近年来,为了追求更好的外观设计效果,人们开发了具备各种装饰功能的装饰片。
例如,已知有一种装饰片,其在基片表面上至少形成有透明的凸出层,在该凸出层上形成有装饰图案层,其上还形成有图案隐蔽层。根据观察角度的不同,装饰会发生变化(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此外,已知有一种装饰材料,其为了呈现出立体感,而在整个涂层面上形成有可发光的凹凸图案(例如,参考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10649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8-2441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装饰片未必能呈现出立体感,上述专利文献2所述的装饰材料在装饰性方面有所欠缺。
另外,为了呈现出立体感,除上述方法外,已知还有利用着色的层(以下简称“着色层”)中的金属色调或颜色浓淡的方法,但其操作繁杂,所用颜色也受到限制。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结构简单又富于装饰性,还能够不受颜色限制地呈现立体感的装饰片。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发明者们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后发现,尽管白着色层具有自身的亮度,但其具有不易反射光的性质。发明者们还意外发现,通过使相邻接的第1发光部和第2发光部中的一方含有白着色层,即可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第1方案为,一种装饰片,其具有透明片、形成于该透明片背面的第1发光部、以及形成于该透明片背面并与第1发光部相邻接的第2发光部;第1发光部至少具有白着色层,第2发光部除白着色层以外具有至少含发光性颜料的着色层。
本发明的第2方案为,上述第1方案所述的装饰片,其第2发光部具有多个着色层,第2发光部的透明片侧的第1着色层含有发光性颜料以外的颜料,层叠于第1着色层的背面的第2着色层含有发光性颜料。
本发明的第3方案为,上述第1方案或第2方案所述的装饰片,其第1发光部具有多个着色层,第1发光部的透明片侧的第1着色层为白着色层,层叠于第1着色层背面的第2着色层含有发光性颜料。
本发明的第4方案为,上述第1方案或第2方案所述的装饰片,其第1发光部具有多个着色层,第1发光部的透明片侧的第1着色层含有除发光性颜料以外的颜料,层叠于第1着色层背面的第2着色层为白着色层,层叠于第2着色层背面的第3着色层含有发光性颜料。
本发明的第5方案为,上述第1方案~第4方案中的任一方案所述的装饰片,其第1发光部和/或第2发光部除白着色层外具有多个至少含发光性颜料的着色层。
本发明的第6方案为,上述第1方案~第5方案中的任一方案所述的装饰片,其白着色层为点的集合体,每单位面积中点所占的比例在6%以上。
本发明的第7方案为,上述第1方案~第5方案中的任一方案所述的装饰片,其中,以45度俯角观察透明片时,与透明片的第2发光部侧相比,透明片的第1发光部侧的亮度显得更高;以135度俯角观察透明片时,与透明片的第1发光部侧相比,透明片的第2发光部侧的亮度显得更高。
本发明的第8方案为,上述第1方案~第5方案中的任一方案所述的装饰片,其中,依据ASTM标准的E2194-03,从透明片的表面测定的15度、45度以及110度倾角的亮度,在透明片的第1发光部侧和第2发光部侧不相同。
本发明的第9方案为,上述第1方案~第5方案中的任一方案所述的装饰片,其中,依据ASTM标准的E2194-03、从透明片的第1发光部侧的表面测定的15度倾角的亮度,小于依据ASTM标准的E2194-03、从透明片的第2发光部侧的表面测定的15度倾角的亮度;依据ASTM标准的E2194-03、从透明片的第1发光部侧的表面测定的110度倾角的亮度,大于依据ASTM标准的E2194-03、从透明片的第2发光部侧的表面测定的110度倾角的亮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和格蓝株式会社,未经大和格蓝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601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次电池温度推定装置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照明灯能力计量监控系统





